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饕餮的意思、饕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饕餮的解釋

(1) [a mythical ferocious animal]∶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猛獸,常見于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呂氏春秋·先識》

(2) [voracious eater;glutton;gourmand]∶貪吃者或性情貪婪的人

詳細解釋

(1).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彜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彊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 清 唐孫華 《發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書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故令貪夫盈於朝列,饕餮貢於大庭。”

(3).特指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惡。”

(4).比喻貪婪;貪殘。《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姦欺之罪。” 艾青 《蘆笛·馬骞》詩:“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清 李漁 《奈何天·夥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 聶绀弩 《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屍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傳為 堯 舜 時的四兇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禦螭魅。是以 堯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呂氏春秋·恃君》:“ 鴈門 之北, 鷹隼 、 所鷙 、 須窺 之國, 饕餮 、 窮奇 之地。”參見“ 四兇 ”。

(7).複姓。 南朝 梁世祖 賜 武陵王 紀 姓 饕餮氏 。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饕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據《說文解字》記載:“饕,貪也;餮,貪也。”二字均含“貪食”之義。

《漢語大詞典》 綜合其本義為:

  1. 貪食:指極度貪吃或暴飲暴食的行為。
  2. 貪婪:引申為對財物、權力等的強烈貪欲。
  3. 神話形象:特指古代傳說中的兇獸,以貪食著稱。

二、文化符號與曆史淵源

饕餮作為中國青銅器時代的經典紋飾(常見于商周禮器),象征神秘威儀與震懾力。

《呂氏春秋·先識》 描述其“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印證了其兇獸形象與“貪噬”特性。這一形象被廣泛應用于古代器物裝飾,成為權力與宗教儀式的符號。

三、現代語義的延伸

現代漢語中,“饕餮”除保留“貪食”本義(如“饕餮盛宴”)外,亦用于批判人性貪婪(如“饕餮之徒”)。在文學創作中,常以“饕餮”隱喻欲望的失控,如錢鐘書在《圍城》中以“知識的饕餮”諷刺浮誇學風。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第12卷,第1108頁。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卷十下。
  3.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華書局,2012年校注本)。
  4. 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章。

網絡擴展解釋

饕餮(tāo tiè)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秘生物,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貪食與貪婪
    饕餮最初指代極度貪吃或欲望無度的形象,常用來形容人不知滿足的貪婪行為。現代漢語中,“饕”也被引申為“會吃”,如“饕民”指代美食愛好者。

  2. 兇獸象征
    在神話中,饕餮是四大兇獸之一,象征暴虐與貪殘,常被用于警示世人克制欲望。


二、神話起源與形象

  1.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山海經》,描述其“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呂氏春秋》提到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有首無身”。

  2. 身份演變
    饕餮原為缙雲氏之子,後被歸為“四兇”之一(與渾敦、窮奇、檮杌并列),成為邪惡的化身。


三、文化符號與應用

  1. 青銅器紋飾
    商周時期,饕餮紋廣泛用于鼎、彜等禮器,既體現威嚴,也暗含對貪婪的警示。

  2. 現代引申義

    • 負面意義:比喻揮霍、暴食(如七宗罪中的“暴食”)。
    • 中性/正面意義:衍生出“饕餮盛宴”等詞,形容豐盛的宴席或文化盛會。

四、讀音與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青銅器紋飾或神話體系,可參考《山海經》《左傳》等文獻,或查閱網頁中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也乘垲仇方穿斸此段東閣蜚搖跗蕚載韡浮留覆載蓋障趕羅國内寒壻哄犯後海先河花花搭搭黃疸皇糧虎贲誨情火艦嘉客漸至佳境街面兒上節印靖嘉金箋奏曲濟勝之具沮敗巨功拘攔開利揆課零桂靈檀峍若怒目而視柈飧蓬戶甕牖朋家平行求神群衆影響殺僇生魂十大家市賈市價嗜酒成性石科淑貌酸噎桃茢頭湯投郵蔚跂猬鼠僞廷系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