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诮的意思、痛诮的詳細解釋
痛诮的解釋
嚴厲責備。《新唐書·李紳傳》:“ 紳 族子 虞 ,有文學名,隱居 華陽 ,自言不願仕……及 耆 ( 柏耆 )為拾遺, 虞 以書求薦, 紳 惡其無立操,痛誚之。”
詞語分解
- 痛的解釋 痛 ò 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頭痛。肚子痛。痛風。痛癢(a.喻疾苦,如“痛痛相關”;b.喻緊要的事,如“不關痛痛”)。 悲傷: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 盡情地,深切地,徹底地:痛擊。
- 诮的解釋 诮 (誚) à 責備:诮讓。譏诮。诮呵。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痛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權威詞典解釋兩方面進行剖析: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痛:本義指肉體或精神上的劇烈感受,引申為“深切地”、“徹底地”、“盡情地”。
- 诮:音 qiào,意為“責備”、“譏諷”、“譴責”。
- 合義:因此,“痛诮”的核心含義是指深切地責備、嚴厲地譏諷或毫不留情地譴責。它強調責備的程度深、語氣重、不留情面。
-
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和《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釋義:
- 痛诮:指深切責備;嚴厲譏諷。
- 例如:“他因失職而受到上司的痛诮。” 意指他受到了上司非常嚴厲的批評或斥責。
-
同義詞辨析:
“痛诮”與一般的“批評”、“責備”相比,程度更深,帶有更強烈的負面情感色彩,更接近“痛斥”、“嚴責”、“厲聲譏諷”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指出錯誤,更帶有強烈的貶斥和譏諷意味。
-
古籍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亦有使用,如《新唐書·卷一百一·列傳第二十六》中記載:“元忠痛诮景儉曰:‘吾若在,不令爾為禦史。’” 這裡的“痛诮”形象地描繪了元忠對景儉嚴厲斥責的情景。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痛诮”一詞有明确收錄和釋義。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國台灣地區學術機構編纂):作為重要的現代漢語辭典,也收錄并解釋了“痛诮”一詞。
- 《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等撰):作為二十四史之一,其文本用例為“痛诮”的古典用法提供了權威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痛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痛诮”指嚴厲責備或痛痛快快地批評,帶有直接、不留情面的意味。其中“痛”表示程度深(如疼痛般激烈),“诮”意為諷刺、指責,兩者組合強調批評的力度。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對他人錯誤、不當行為的強烈指責,常見于正式或日常語境。
- 例如:領導對下屬的重大失誤進行痛诮;長輩痛诮晚輩的失禮行為。
3.出處與典故
出自《新唐書·李紳傳》的記載:唐代官員李紳因其族子李虞違背隱居初衷、謀求官職,認為他“無立操”(缺乏操守),便“痛诮之”。這一典故體現了成語的嚴厲批評内涵。
4.發音與書寫
- 拼音:正确讀音為tòng qiào(部分來源誤注為“zhuó”,但“诮”在現代漢語中僅讀“qiào”)。
- 書寫:注意“诮”為“言”字旁,與諷刺、責備相關。
5.近義與辨析
- 近義詞:痛斥、嚴責。
- 區别:“痛诮”更側重言辭鋒利且直指問題本質,而非單純的情緒宣洩。
“痛诮”多用于嚴肅批評場景,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嚴厲程度。若需具體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探究。
别人正在浏覽...
不見的不鑿財政補貼側向常山蛇窗幔川骛刍糧春結慈忍撮角亭子錯位戴說丹泉東生愕異峯岚改除攻奪詭落軌數椁室合沓鴻樹虎踞簡靜結軌截鐵斬釘截子矜驕陵撞龍腦路絕人稀論核賣庸瞞瞞顸顸面醬命釂男拜南條逆女匏鬥峭麗清邵情語荃宰鵲陵镕煉少年先鋒營誰肯算應探訊題旨同心塗塈忘飡仵人五音鞋弓襪淺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