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ze
導火管(英文:blasting cap / fuse tube)是爆破工程中用于引爆炸藥的核心裝置,其功能是通過傳遞火焰或電信號觸發主裝藥爆炸。根據《牛津漢英大詞典》的定義,該術語對應“blasting cap”時特指裝有起爆藥的小型金屬管,而“fuse tube”則側重描述導火索外部包裹的防水或防護管體。
從結構上看,導火管通常由以下部分組成:
在應用場景中,導火管被廣泛用于軍事彈藥、采礦工程和建築拆除領域。美國陸軍工兵部隊的技術文檔指出,其引爆時間精度需控制在0.1秒以内以滿足戰術需求。安全規範方面,中國《爆破安全規程》(GB 6722-2014)明确規定導火管儲存溫度不得超過40℃,且禁止與雷管混裝運輸。
該裝置的曆史可追溯至1831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比克福德發明了首條緩燃導火索,其管狀封裝設計成為現代導火管的雛形(《火工品技術史》)。
關于“導火管”一詞,目前未找到權威定義或廣泛使用的解釋。結合常見詞彙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可能性:
詞義誤寫或混淆
中文中常見相關詞彙為“導火索”或“導火線”,指用于引爆炸藥的繩索狀裝置,通常由火藥芯和防水外層組成,通過燃燒傳遞火焰以觸發爆炸。
特定領域術語
在個别專業領域(如爆破工程、軍事裝備)中,可能存在類似“導爆管”(非電雷管的引爆裝置)或“引信管”的術語,用于控制爆炸物的起爆時間和方式,但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确認。
建議:
保護性工業表示問題标準差除氣二酸式鹽分葉核粒細胞負荷試驗個别訊問隔膜煤氣計寡頭國防兵過冷凝液赫爾什漏鬥假種皮解調器探針既判力的抗辯克累姆氏征髋臼骨量磅柳酸氧铋卵黃動脈綠羊角拗甙馬耳蓋尼氏疝強的清洗法入院牲畜闖入土地造成的損害食肉動物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