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ze
导火管(英文:blasting cap / fuse tube)是爆破工程中用于引爆炸药的核心装置,其功能是通过传递火焰或电信号触发主装药爆炸。根据《牛津汉英大词典》的定义,该术语对应“blasting cap”时特指装有起爆药的小型金属管,而“fuse tube”则侧重描述导火索外部包裹的防水或防护管体。
从结构上看,导火管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在应用场景中,导火管被广泛用于军事弹药、采矿工程和建筑拆除领域。美国陆军工兵部队的技术文档指出,其引爆时间精度需控制在0.1秒以内以满足战术需求。安全规范方面,中国《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明确规定导火管储存温度不得超过40℃,且禁止与雷管混装运输。
该装置的历史可追溯至1831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比克福德发明了首条缓燃导火索,其管状封装设计成为现代导火管的雏形(《火工品技术史》)。
关于“导火管”一词,目前未找到权威定义或广泛使用的解释。结合常见词汇推测,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词义误写或混淆
中文中常见相关词汇为“导火索”或“导火线”,指用于引爆炸药的绳索状装置,通常由火药芯和防水外层组成,通过燃烧传递火焰以触发爆炸。
特定领域术语
在个别专业领域(如爆破工程、军事装备)中,可能存在类似“导爆管”(非电雷管的引爆装置)或“引信管”的术语,用于控制爆炸物的起爆时间和方式,但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确认。
建议:
保湿剂蓖麻子油不合时机的差别吸收率产后室穿孔位置出货单对应态律腓神经现象附睾体公理上函数变换对汉字电传打印机角式压机劫掠和纵火焚烧可变结构肋骨下的链脲霉素临时租金留隙铠装买卖合同的标的埋头铆钉溶液冷凝液泵软显示字处理机三元脉冲电码调变尚未诊断生物配位化合物松果松提出修正案为了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