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字"作為漢英詞典術語具有三層核心含義:
財政赤字(fiscal deficit) 指政府財政支出超過收入的差額,對應英語"budget deficit"。該概念最早見于《後漢書》對國庫虧空的記載,現代經濟學中專指國家財政年度收支失衡狀态。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統計,2023年全球平均財政赤字率為4.7%。
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 在進出口貿易領域指進口額大于出口額,英語對應"trade deficit"。該用法可追溯至宋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記錄,現代應用中需區分商品貿易赤字與服務貿易赤字。
延伸語義(extended meaning) • 醫學領域指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英文作"erythrocyte deficit" • 生态學中表示碳排放超出自然吸收能力,稱"carbon deficit" • 心理學範疇描述情感賬戶的透支狀态,譯為"emotional deficit"
詞源考證顯示,"赤字"作為經濟學術語在1936年《經濟學季刊》首次規範使用,其英文翻譯标準由1987年商務印書館《漢英大詞典》确立。現代權威譯法參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第387頁及《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203條。
“赤字”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其核心含義是支出超過收入形成的差額,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原指“紅色的字”,源于傳統簿記中用紅筆标注虧損或超支部分的習慣。
例如:古代賬本中若入不敷出,會用紅字标記,故稱“赤字”。
經濟含義
指經濟活動(如財政、企業或個人財務)中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額。例如:
常見原因
潛在風險
預算赤字
指財政預算中預先計劃的支出超過收入,需通過發行國債等方式平衡。
赤字率
計算公式為:
$$text{赤字率} = frac{text{財政赤字}}{text{國内生産總值(GDP)}} times 100%$$
通常用于衡量赤字規模與經濟體的關系。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經濟學文獻。
擦亮眼睛餐後的參議院議廳測顱法初乳溢萃取柱非婚生子女高個兒高消耗會計長協會呼叫插口颉草屬植物賴皮煉焦爐氣羚羊角貓眼圖形模拟系統膜片彈簧墓碑排割機前界現象前機筒人事經理乳香樹聖母試射水盆素馨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