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電腦英文解釋翻譯、第一代電腦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first-generation computer
分詞翻譯:
第一代的英語翻譯:
【電】 first generation
電腦的英語翻譯:
computer
【計】 robot brain
【經】 accounting machine; computer; electronic computer
專業解析
第一代電腦(First Generation Computers)指計算機發展史上最早期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主要活躍于20 世紀 40 年代中期至 50 年代末期。其核心特征、技術基礎和曆史意義如下:
-
核心技術:真空管 (Vacuum Tubes)
第一代電腦的核心邏輯元件是真空管(也稱為電子管)。這些玻璃管内部抽成真空,通過加熱陰極發射電子來控制電流,實現開關和放大功能,是構建邏輯電路(如與門、或門、非門)的基礎。真空管體積大、功耗高、發熱嚴重、可靠性低且壽命有限,這些缺點直接影響了第一代電腦的形态和性能。
-
主要特點:
- 體積龐大與高能耗: 由于使用了成千上萬個真空管以及相關的電阻、電容等元件,第一代電腦通常占據整個房間甚至多層樓空間,耗電量巨大,需要專門的冷卻系統(如風扇)來散熱。
- 運算速度慢: 相對于後續世代,其運算速度以毫秒(千分之一秒)為單位,遠慢于現代計算機。典型速度在每秒幾千次操作。
- 編程語言與輸入輸出: 主要使用機器語言(Machine Language)或非常初級的彙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進行編程,直接對應硬件指令,極其繁瑣。輸入通常通過打孔卡片(Punched Cards)或紙帶,輸出則通過打印機或打孔卡片。
- 存儲能力有限: 主存儲器(内存)早期使用水銀延遲線(Mercury Delay Lines)或陰極射線管(CRT),後期引入了磁鼓(Magnetic Drum)。這些存儲技術容量小、速度慢、可靠性不高。外部存儲主要依賴打孔卡片或磁帶。
- 高故障率: 真空管的易損性導緻機器故障頻繁,需要大量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維修。
-
曆史背景與代表機型:
- 第一代電腦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主要用于軍事計算(如彈道計算)、科學研究和人口普查等需要大量複雜計算的領域。
- 代表性機型包括: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5): 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使用了約 18,000 個真空管。
-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1949):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早期實踐者,引入了存儲程式的概念。
- UNIVAC I (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 I, 1951): 第一台投入商業生産的計算機,被美國人口普查局等機構采用。
-
意義與局限:
- 意義: 第一代電腦實現了從機械/機電計算向全電子計算的飛躍,證明了電子計算機的可行性,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們解決了當時一些最緊迫、最複雜的計算問題。
- 局限: 巨大的體積、高昂的成本、極高的能耗、緩慢的速度、有限的存儲容量以及頻繁的故障,使得第一代電腦難以普及,主要局限于政府、軍方和大型研究機構使用。其編程和維護也極其複雜和專業化。
總結來說,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第一代電腦”指代以真空管為核心電子元件、體積巨大、功耗高、速度相對較慢、使用機器語言編程、存儲容量有限且可靠性較低的早期電子計算機系統,其活躍時期約為 1940 年代中期至 1950 年代末期。 晶體管在 50 年代末期的成熟應用标志着第一代電腦的終結和第二代電腦的開始。
Britannica - Computer - The First Genera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omputer/The-first-generation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 Timeline of Computer History: https://www.computerhistory.org/timeline/computers/
網絡擴展解釋
第一代電腦(1946—1958年)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初始階段,其核心特征和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第一代電腦以電子管為核心元件,因此也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名為ENIAC(埃尼阿克),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于1946年研制成功。
二、技術特點
- 硬件構成
- 使用約1.8萬至1.9萬個電子管,搭配電阻器、電容器等元件,體積龐大(占地160平方米),重量達30噸。
- 主存儲器采用水銀延遲線或陰極射線管,輔助存儲依賴磁鼓。
- 性能表現
- 計算速度約每秒5000次,功耗高達174千瓦,可靠性低且散熱困難。
- 軟件與輸入輸出
- 使用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編程,通過紙帶、卡片或磁帶進行數據輸入輸出。
三、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軍事目的和科學計算,例如彈道軌迹計算和原子能研究,尚未進入民用或商業領域。
四、曆史意義
- 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技術基礎,推動了後續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的發展。
- 開啟了計算機從實驗室向工業化生産的過渡。
提示:如需了解更詳細的代際劃分或後續發展,可參考、5、6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胺菊酯安西奈德剝編碼點不允許參與利益分配的保險儲蓄存折丁基鎂化氯多蛋白飲食防滾動槽放線菌性盲腸周炎根據出生地取得的國籍公司總管理部門經費刮尺規定精确度航程保險單交換計算機出入口金錢事務顱周切開術麥克拉克倫氏處置面心立方體結構檸檬芬歐鼠李皮配價的前列腺提肌商定的方案神經失常塔盤闆挑起土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