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面心立方體結構英文解釋翻譯、面心立方體結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face-centerd cubic structure

分詞翻譯:

面心的英語翻譯:

【機】 centroid of area

立方體的英語翻譯:

cube
【機】 cube

結構的英語翻譯:

fram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fabric; mechanism
【計】 frame work
【醫】 constitution; formatio; formatio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cxture

專業解析

面心立方體結構(Face-Centered Cubic, FCC)是晶體學中三種常見金屬晶體結構之一。其基本特征為:立方晶胞的每個頂點和每個面中心均被原子占據,每個晶胞包含4個原子(頂點貢獻1/8×8=1個原子,面心貢獻1/2×6=3個原子)。

該結構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1. 密堆積方式:原子按ABCABC...序列堆垛,構成最密六方結構的變體,理論堆積密度達74%[《Physical Chemistry》P. Atkins, 2022]。密排面為{111}晶面族,密排方向為<110>。
  2. 材料實例:包括鋁(Al, 晶格常數0.4049 nm)、銅(Cu, 0.3615 nm)、金(Au, 0.4078 nm)等延展性優良的金屬[ASM Handbook Vol.3, 2020]
  3. 力學特性:因存在12個等效滑移系統(4個{111}面×3個<110>方向),表現出優異的塑性變形能力。其屈服強度可通過公式計算: $$ sigma_y = frac{Gb}{sqrt{3}pi d} $$ 其中G為剪切模量,b為柏氏矢量,d為晶粒尺寸[《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13卷, 2013]

在工程應用中,面心立方結構材料廣泛應用于:

該結構的空間群為Fm$overline{3}$m(國際晶體學表編號225),原子位置坐标為(0,0,0)、(0,1/2,1/2)、(1/2,0,1/2)、(1/2,1/2,0)。配位數為12,緻密度計算式為: $$ text{緻密度} = frac{4×(4/3)pi r}{a} = frac{sqrt{2}pi}{6} approx 0.74 $$ 其中r為原子半徑,a為晶格常數[《材料科學基礎》第5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面心立方體結構(Face-Centered Cubic, FCC)是金屬晶體中常見的一種原子排列方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結構定義與原子分布
    面心立方結構的晶胞為立方體,原子不僅位于立方體的8個頂點,還在每個面的中心各有一個原子。每個頂點原子被8個相鄰晶胞共享,面心原子被2個晶胞共享,因此單個晶胞實際包含的原子數為:
    $$4 text{(計算式:} 8 times frac{1}{8} + 6 times frac{1}{2} = 4text{)}$$

  2. 幾何與物理特性

    • 配位數:每個原子周圍有12個最近鄰原子,形成高對稱性排列。
    • 緻密度:原子堆積密度為74%,是三種典型金屬結構(體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密堆)中最高的一種。
    • 滑移系:滑移面為{111}晶面,滑移方向為<110>,共12個滑移系,賦予材料良好的塑性變形能力。
  3. 典型金屬與應用
    常見金屬包括鋁(Al)、銅(Cu)、金(Au)、銀(Ag)、鎳(Ni)及γ-鐵(γ-Fe,高溫下的鐵)。這些金屬因面心立方結構的高緻密度和滑移系數量,通常表現出優異的延展性和導電性。

  4. 與其他結構的對比
    與體心立方(BCC)相比,面心立方原子排列更緊密(緻密度0.74 vs. 0.68),且滑移系更多,因此塑性更優。其層疊方式為A-B-C-A-B-C循環,形成三維密排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晶胞基矢或具體滑移機制,可參考材料科學教材或專業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