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rangula
【醫】 ohm
buckthorn; cascara; ceanothus
【醫】 Rhamnus dahurica Pall.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醫】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歐鼠李皮 (Fringtree Bark / Frangula Bark) 指鼠李科植物歐鼠李 (Rhamnus frangula L., 同義名 Frangula alnus Mill.) 的幹燥莖皮或根皮。它是歐洲傳統草藥和現代植物藥中的重要原料,主要以其緩瀉作用聞名。
植物來源與定義: 歐鼠李皮來源于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歐鼠李。在漢英詞典中,其标準英文對應名稱為Frangula Bark (更強調其屬名 Frangula),也常被稱為Alder Buckthorn Bark (基于其俗名) 或Glossy Buckthorn Bark。 其拉丁學名 Rhamnus frangula L. 或 Frangula alnus Mill. 是國際通用的植物學标識。
關鍵活性成分: 歐鼠李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蒽醌苷類化合物 (Anthranoids),其中以葡糖苷 (Glucofrangulins) 和歐鼠李苷 (Frangulins) 最為重要。 這些成分在腸道内被細菌代謝為活性形式(如大黃酸蒽酮 Rheinanthrone),刺激結腸蠕動,産生緩瀉效果。新鮮樹皮含有刺激性較強的蒽醌衍生物,因此藥材通常需經過至少一年的陳化 (Aging/Storage) 或熱處理 (Heat Treatment) 以降低其刺激性并增強緩瀉作用。
藥理作用與用途: 歐鼠李皮被歸類為刺激性瀉藥 (Stimulant Laxative)。其主要藥理作用是:
用法與注意事項:
權威參考來源:
關于“歐鼠李皮”的詳細解釋如下:
歐鼠李皮是鼠李科植物歐鼠李(學名:Rhamnus frangula L.)的幹燥樹皮。原産于歐洲、蘇聯(現俄羅斯及中亞地區),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也有分布。其英文名為“Frangula”,與美鼠李皮(産自北美)屬于同科不同種的植物。
潤腸通便
主要用于習慣性便秘和腹痛,其樹皮需幹燥儲存至少1年後使用。新鮮樹皮因瀉下作用過強(可能引發嘔吐、腹痛),需經陳化或加熱處理以降低刺激性。
藥理作用:含蒽醌類化合物,刺激腸道蠕動,但作用較溫和,曾作為大黃的替代品。
其他應用
歐鼠李皮在西方傳統醫學中應用較早,而亞洲地區(如中國新疆)也有少量分布,但中藥典籍主要記載的是其他鼠李屬植物(如達烏裡鼠李)的樹皮。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信息或化學研究,可參考權威藥學數據庫或文獻。
參與腸單鞭滴蟲差異特色除蚤存在感覺倒格矢到期未付的負債複合信托副交感神經過敏婦女人格格式檢驗工作壓力慧發琥珀色的巨浪開航日科普氏結節科學處理聯合作業協議理查遜類葉升麻臨終的論點羅符辛氏手術魯塞爾氏體模塊概念莫伊翁氏法散熱器填料水煤氣反應書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