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电脑英文解释翻译、第一代电脑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first-generation computer
分词翻译:
第一代的英语翻译:
【电】 first generation
电脑的英语翻译:
computer
【计】 robot brain
【经】 accounting machine; computer; electronic computer
专业解析
第一代电脑(First Generation Computers)指计算机发展史上最早期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主要活跃于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至 50 年代末期。其核心特征、技术基础和历史意义如下:
-
核心技术:真空管 (Vacuum Tubes)
第一代电脑的核心逻辑元件是真空管(也称为电子管)。这些玻璃管内部抽成真空,通过加热阴极发射电子来控制电流,实现开关和放大功能,是构建逻辑电路(如与门、或门、非门)的基础。真空管体积大、功耗高、发热严重、可靠性低且寿命有限,这些缺点直接影响了第一代电脑的形态和性能。
-
主要特点:
- 体积庞大与高能耗: 由于使用了成千上万个真空管以及相关的电阻、电容等元件,第一代电脑通常占据整个房间甚至多层楼空间,耗电量巨大,需要专门的冷却系统(如风扇)来散热。
- 运算速度慢: 相对于后续世代,其运算速度以毫秒(千分之一秒)为单位,远慢于现代计算机。典型速度在每秒几千次操作。
- 编程语言与输入输出: 主要使用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或非常初级的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进行编程,直接对应硬件指令,极其繁琐。输入通常通过打孔卡片(Punched Cards)或纸带,输出则通过打印机或打孔卡片。
- 存储能力有限: 主存储器(内存)早期使用水银延迟线(Mercury Delay Lines)或阴极射线管(CRT),后期引入了磁鼓(Magnetic Drum)。这些存储技术容量小、速度慢、可靠性不高。外部存储主要依赖打孔卡片或磁带。
- 高故障率: 真空管的易损性导致机器故障频繁,需要大量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维修。
-
历史背景与代表机型:
- 第一代电脑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主要用于军事计算(如弹道计算)、科学研究和人口普查等需要大量复杂计算的领域。
- 代表性机型包括: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5): 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使用了约 18,000 个真空管。
-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1949):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早期实践者,引入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 UNIVAC I (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 I, 1951): 第一台投入商业生产的计算机,被美国人口普查局等机构采用。
-
意义与局限:
- 意义: 第一代电脑实现了从机械/机电计算向全电子计算的飞跃,证明了电子计算机的可行性,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们解决了当时一些最紧迫、最复杂的计算问题。
- 局限: 巨大的体积、高昂的成本、极高的能耗、缓慢的速度、有限的存储容量以及频繁的故障,使得第一代电脑难以普及,主要局限于政府、军方和大型研究机构使用。其编程和维护也极其复杂和专业化。
总结来说,在汉英词典视角下,“第一代电脑”指代以真空管为核心电子元件、体积巨大、功耗高、速度相对较慢、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存储容量有限且可靠性较低的早期电子计算机系统,其活跃时期约为 1940 年代中期至 1950 年代末期。 晶体管在 50 年代末期的成熟应用标志着第一代电脑的终结和第二代电脑的开始。
Britannica - Computer - The First Generation: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omputer/The-first-generation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 Timeline of Computer History: https://www.computerhistory.org/timeline/computers/
网络扩展解释
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初始阶段,其核心特征和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
第一代电脑以电子管为核心元件,因此也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埃尼阿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于1946年研制成功。
二、技术特点
- 硬件构成
- 使用约1.8万至1.9万个电子管,搭配电阻器、电容器等元件,体积庞大(占地160平方米),重量达30吨。
- 主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辅助存储依赖磁鼓。
- 性能表现
- 计算速度约每秒5000次,功耗高达174千瓦,可靠性低且散热困难。
- 软件与输入输出
-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通过纸带、卡片或磁带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三、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轨迹计算和原子能研究,尚未进入民用或商业领域。
四、历史意义
-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技术基础,推动了后续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
- 开启了计算机从实验室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
提示: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代际划分或后续发展,可参考、5、6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