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uzzy system
模糊系統(Fuzzy System)是一種基于模糊邏輯(Fuzzy Logic)的數學框架,用于處理不精确、不确定或模糊的信息。它通過模仿人類推理和決策過程,将連續的輸入值映射到連續的輸出值,特别擅長處理那些無法用精确的“是”或“否”來界定的複雜問題。在漢英詞典中,“模糊”對應“fuzzy”,指邊界不清晰、概念不明确的狀态;“系統”對應“system”,指由相互關聯的組件構成的整體。
模糊邏輯基礎
模糊邏輯由Lotfi Zadeh于1965年提出,通過隸屬函數(Membership Function)量化概念的模糊性。例如,“高溫”的隸屬度在30°C時為0.2,在40°C時為0.8,而非傳統二值邏輯中的“0或1”。這種連續過渡的特性使其更貼近人類對自然語言的描述。
模糊系統組成
模糊系統在控制工程中尤為突出,例如:
中文詞典中,“模糊系統”被定義為“基于模糊集合理論構建的信息處理模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控制理論領域,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等頂級期刊持續推動其發展,例如Zadeh的奠基性論文《Fuzzy Sets》被引超10萬次(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實際應用中,日本仙台地鐵的模糊控制系統(1987年)首次驗證了其在複雜場景下的可靠性。
中文 | 英文 |
---|---|
模糊邏輯 | Fuzzy Logic |
隸屬函數 | Membership Function |
模糊規則 | Fuzzy Rule |
去模糊化 | Defuzzification |
模糊控制器 | Fuzzy Controller |
模糊系統通過模拟人類認知的靈活性,為處理現實世界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工具,其跨學科特性持續推動工程、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能的創新。
模糊系統是一種處理不确定性和模糊信息的數學模型,其核心在于通過隸屬度函數量化要素的模糊歸屬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模糊系統是由美國控制專家L.A.紮德于1965年提出的,它将輸入、輸出和狀态變量定義在模糊集合上,是傳統确定性系統的擴展。例如,用0到1之間的連續值表示“高個子”或“溫度適中”等模糊概念的隸屬度,而非非黑即白的判斷。
模糊系統通常包含四個模塊:
傳統系統基于布爾邏輯(非0即1),而模糊系統允許中間狀态,更貼近人類對連續、漸變現象的認知。例如,傳統控制需精确設定溫度阈值,而模糊控制可描述為“稍冷”“舒適”等自然語言。
如需進一步了解數學公式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模糊控制技術博客。
避蚊酮鼻息肉梭狀芽胞杆菌程控定時器到達地付運費蝶形骨折防衛手段分類帳保管員分音波節歌活動配合脊柱上的控制機構流行性胸膜炎綠束綠葉明膠性腹水陪審員的直接控訴書清理門七氧化二錳溶解物傷殘保險食物雙結闩鎖位測試體客部統計力學酮醚彎闆軋僞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