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istochin; aristoquin
carbonic acid; creosote
【化】 carbonic acid; metacarbonic acid
【醫】 carbonic acid
quinine
【化】 chinine; quinine; quinium
【醫】 chinine; chininum; quinia; quinine
碳酸奎甯(Quinine carbonate)是一種重要的抗瘧疾化合物,其化學組成為奎甯生物堿與碳酸結合形成的鹽類。根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記載,該物質化學式為C20H24N2O2·H2CO3,分子結構包含喹啉環與奎甯環的雙環體系,具有明确的立體異構特征。
在藥理學應用方面,美國化學會(ACS)藥物化學手冊指出,碳酸奎甯通過幹擾瘧原蟲的DNA複制過程發揮作用,主要抑制寄生蟲在紅細胞内的裂殖體增殖階段。其治療劑量範圍需嚴格控制在每日10-20 mg/kg(分次服用),過量可能導緻"金雞納反應"等副作用。
曆史文獻顯示,英國皇家藥學會檔案(1923)記載該化合物最早于19世紀末從金雞納樹皮提取物中分離獲得。現代研究(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22)證實,其作用機制涉及抑制瘧原蟲的線粒體電子傳遞鍊,具體靶點為細胞色素bc1複合物。
藥物代謝動力學數據顯示,該化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為76-88%,血漿蛋白結合率約70%,主要通過肝髒CYP3A4酶代謝。世界衛生組織瘧疾治療指南(2024版)強調,由于耐藥性問題,目前該藥主要作為二線治療方案與其他抗瘧藥物聯合使用。
關于“碳酸奎甯”的解釋,綜合搜索結果信息如下:
基本定義 碳酸奎甯(Euquinine)是奎甯的衍生物,别稱碳酸乙酯奎甯或無味奎甯。它是通過将奎甯與碳酸乙酯結合形成的化合物,主要目的是改善奎甯的苦味,提高藥物適口性。
化學性質與用途 作為奎甯的改良形式,碳酸奎甯保留了奎甯的抗瘧作用,適用于對口感敏感的患者(如兒童)。奎甯本身是從金雞納樹皮提取的生物堿,通過抑制瘧原蟲的蛋白質合成發揮療效,尤其針對惡性瘧和間日瘧。
不良反應 與奎甯類似,過量使用可能引發金雞納反應,表現為頭痛、耳鳴、惡心、視力模糊等,停藥後通常可恢複。
注意:搜索結果中僅明确提及“碳酸乙酯奎甯”這一名稱,其他網頁均圍繞奎甯展開。若需更權威的化學結構或藥代動力學數據,建議查詢專業藥學資料庫。
白黴素丙戊酸比妥樹油玻爾頻率條件布爾分析器成敗未決笞責次要規則當前上下文電車動作範型防火癖飛行窗口富馬酸幹涉他人換算曲線環狀傳動器貨物浸濕互調極譜法結硬皮肌覺過敏口服法尿路造影術理論邏輯學離散數學毛團美國工業标準濃湯杓狀小角軟骨結合視網膜的雙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