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传为 齐国 善于相狗的人。《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卢狗悲号, 韩国 知其才。” 刘良 注:“ 齐 人 韩国 相狗於市,遂有狗号鸣而 国 知其善。”
(2).指 北宋 大臣 富弼 。 弼 曾任宰相,进封 韩国公 ,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韩国”作为汉语专有名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层核心释义:
一、现代主权国家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东北亚国家,全称大韩民国,首都首尔”。该词特指1948年成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与中国、日本隔海相望,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其国名源自古代三韩部落(辰韩、马韩、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该地域族群“韩有三种”。
二、历史政权名称
《辞海(第7版)》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403-前230年),属晋国分化出的诸侯国,疆域涵盖今山西、河南部分地区,以新郑为都城。该政权在《史记·韩世家》中有明确世系记载,最终被秦国所灭,成语“唇亡齿寒”即出自《韩非子》记录的韩魏典故。
现代语境中,“韩国”衍生出文化概念,如《新华外来词词典》收录的“韩流”特指该国流行文化输出现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66)赋予其国家代码KR,货币单位为韩元(₩),2023年GDP位列全球第十三位(世界银行数据)。
“韩国”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指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全称“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
基本特征:
古代中国典故
北宋封号
注:日常使用中“韩国”主要指现代国家,其他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历史语境。如需扩展信息,可查阅地理资料或《三国史记》等历史文献。
阿拉巴图傍观冷眼宝典保摄变应饼肆宾连称临垂文盗法道馆低落低音冻裂东墙处子二斟放民饭饮沸然沸渭干罗归楫果奁汗褂旱祸荒寒护花鸟见睹坚守不渝杰济谨度景迹酒醉浚洌空速来临老鄙里间灵塔露鹄履新命运奶糕屏逐前坟帬腰人心莫测沙场沙盆神襟示梦桃雀突贯巍峻未老先衰五花肉象寄译鞮见年仙谱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