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花肉的意思、五花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花肉的解释

[streaky pork] 指肥瘦肉相间的猪肉

详细解释

肥瘦分层相间的猪肉,在前腿和腹部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花肉是汉语中对猪腹部多层肥瘦相间肉块的专称,其名称源于肉块横切面呈现的肥瘦交替层叠纹理,通常为五层(三层肥肉与两层瘦肉交错)。以下从词义、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定义

“五花” 直指肉质的层叠结构,最早见于清代饮食文献,形容肥瘦相间的猪肉形态。《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肥瘦分层相间的猪肉”,强调其物理特征。现代汉语中,该词特指猪肋排至腹部的带皮肉段,又称“肋条肉”或“夹心肉”。


二、形态与烹饪特征

  1. 结构特点

    标准五花肉需包含猪皮、脂肪层与瘦肉层,肥瘦比例约3:7至5:5。《中国烹饪辞典》指出其分层需清晰均匀,脂肪熔点低、瘦肉肌纤维细,故烹饪后口感软糯、肥而不腻。

  2. 烹饪适配性

    因脂肪层在加热中融化浸润瘦肉,赋予菜肴丰润口感,成为红烧肉、东坡肉、扣肉等经典中餐的核心原料。浙江名菜“干菜焖肉”即以五花肉为底,通过慢火逼出油脂,达到“酥而不烂”的质感。


三、饮食文化象征

在传统饮食哲学中,五花肉被视为“阴阳调和”的食材代表。肥肉属“阴”(润泽),瘦肉属“阳”(坚实),二者交融体现“和合”理念。华北民间宴席称其为“富贵肉”,象征丰足;客家菜系则借梅菜扣肉表达“荤素相济”的生存智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中国烹饪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3. 《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4. 《中国饮食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15)

网络扩展解释

五花肉是猪腹部部位的肉,因其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特点而得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名
    五花肉又称“肋条肉”或“三层肉”,位于猪的腹部,由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交替排列形成,肥瘦间隔明显,口感兼具油脂香醇和瘦肉细嫩的特点。

  2. 结构与层次
    典型五花肉分为3-5层,从外到内依次为猪皮、脂肪层、瘦肉层交替叠加。部分优质五花肉甚至可达十层,但常见为五层结构:猪皮→薄瘦肉→肥肉→厚瘦肉→中心肥肉。

  3. 部位差异

    • 上五花:靠近肋骨和背部,脂肪较多、瘦肉少,层次较模糊,适合剁馅或炼油。
    • 下五花:位于腹部下方,肥瘦比例均衡,层次分明,肉质紧实,适合红烧、烧烤等。
  4. 烹饪与用途
    五花肉因油脂与瘦肉交融,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红烧肉、扣肉、烤肉等。其脂肪遇热易融化,瘦肉久煮不柴,能提升菜肴的香嫩口感。

  5. 营养与选购
    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及矿物质。选购时优选红白分明、弹性佳、触感微黏的肉块,接近猪后臀尖部位的五花肉层次更佳。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搜索来源中的百科类网页(如、6、7)。

别人正在浏览...

安足才用藏修产物城圈螭陛淳仁黨代表等一大车定在断岫发伏烽火台風團富豫官阀规元馘俘皓洁河务歡国华侨回顾兼官重绂检练瞷隙甲骑桀骏进善退恶禁印峻高居物开舘零畸灵岩寺鸾胶凤丝抡元逻逤槽门栓仁妻融镕柔静乳茶瑞露骚兴沙雕慑惮勝地申晤神洲释采世谛时点水泉疏展髓结箨龙伟绩夏啓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