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催的意思、函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催的解释

去信催促。 清 曾纪泽 《拣员补参赞各缺疏》:“惟有同知衔候选知县 杨书霖 ,经臣叠次函催,始肯出洋,已於七月十九日行抵 巴黎 使署。”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却说《夜读抄》经我函催后,遂由 小峰 送来,仍是《语丝》本,然则原稿之已经不见也明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函催”是汉语中由“函”和“催”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指通过书面信函形式进行催促的行为。该词属于现代汉语书面语,常见于正式文书或法律、行政场景中。以下是具体解析:

1. 词义解析

“函”指信件、公函,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定义为“信件;公文”;“催”意为“催促、促使”,《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促使行动或事情加速完成”。二者结合后,“函催”特指以书面形式正式催促对方履行义务或完成事项。

2.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法律文书、行政通知或商业往来。例如,在合同履行延迟时,债权人可能通过《催告函》进行“函催”,以此作为法律程序的一部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63条,书面催告可作为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之一。

3. 语言特征

“函催”具有正式性与时效性,强调通过书面记录留存证据。其近义词包括“催告”“敦促”,但“函催”更突出“信件”载体,区别于口头催促。在语法结构中,常搭配“发出函催”“收到函催”等短语,如:“公司已三次函催对方支付货款。”

4. 注意事项

书面函催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书格式规范》,包含明确的主体信息、事由、要求及期限。若涉及法律效力,建议由专业机构出具,例如律师事务所签发的《律师函》。

网络扩展解释

“函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cuī,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信函进行催促。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函催”由“函”(信函)和“催”(催促)组成,指通过书面信函的形式催促对方完成某事,例如催促回复、付款或履行义务等。


结构与用法

  1. 结构分析

    • 函:指代书信、信函,强调书面形式。
    • 催:表示催促、敦促,带有急切性。
      组合后,强调通过正式书面方式传递催促意图。
  2. 使用场景

    • 常见于商务、法律或正式事务中,如催款、催回复、催履约等。
    • 例如:清代曾纪泽在公文中“叠次函催”下属到任;鲁迅书信中提及通过函催追回稿件。

历史与现代应用


与其他催促方式的区别

与口头催促或电话通知不同,“函催”以书面形式留存记录,更具正式性和法律效力,适用于需留痕的场景。


如需具体催款函模板或法律应用细节,可参考专业文献或法律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

裱衬才巧成夜醇驳赐策翠黄村墅当场到会夺其谈经恩豢二日本風止赶趟儿广寒仙桂蠧合会汯汩恍如画屏活把戏豁牙检格见前检治旌德金苹果鸡眚臼灶生蛙鸡鹜竣工枯士琳琘伦巴蛮僮没吃茶妙解民行念心儿軿轩乔榦弃薄劝惩铨録取得赛饮三三径纱笼中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商奄之变盛载事态竖夫说称贪吃懒做滩黄鞉牢偷贼王许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