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傅的意思、外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傅的解释

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魏书·礼志三》:“将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 清 袁枚 《新齐谐·长乐奇冤》:“里党咸钦之,子年十五,就学外傅。”参见“ 内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傅"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称谓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外傅"指古代贵族子弟十岁后所拜的师傅,与负责幼童生活教养的"内傅"形成对应关系。《礼记·内则》提及"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说明该词源于先秦礼制,特指少年阶段在宫廷外接受文化教育的专职教师。

二、职能特征 根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考述,外傅主要负责教授"书计"(文字算术)、"礼乐射御"等六艺技能,其教学场所多设于"公宫"或专门学舍,与内廷生活区保持空间区隔。这种分工体系体现了周代"礼教分离"的教育理念。

三、语义演变 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指出,随着官学体系发展,"外傅"词义逐渐泛化,宋元后亦可指代民间塾师。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释为"古代指家庭教师",反映语义从特指向泛称的转化过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鲜用,但作为文化遗产词汇,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赏析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外傅”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后,外出求学时所跟随的老师,与负责家中教育的“内傅”相对。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贵族教育中“内外分工”的特点。

  2. 与“内傅”的区别
    “内傅”负责子弟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而“外傅”则承担外出后的学业指导,两者共同构成贵族子弟完整的教育体系。

  3. 延伸的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外傅”比喻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困难,强调外援的重要性。例如《论语》中孔子帮助子贡的故事,便体现了这一概念。

  4.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化讨论,成语用法则适用于强调团队协作、外部支持等场景,如“项目成功得益于多方外傅之力”。

注:部分古籍中“外傅”也代指十岁年龄(《礼记·内则》),但此义项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崩分本物比邻步壛财宝残梦刍尼处士横议辞严义正丛蓍篡夫捯气儿大宗伯度声莪蒿二桃杀三士反冲仿像风规封戎高岌高屋建瓴供需过举裹头内人虾蟆烟矜爱金带就和龙廷罗汉豆枚贾梅圃明若观火牧丁沤凼佩伏霈洽軯礚狓猖皮婚扑缘钱柜骑赤鲤亲公青穗清塘遶梁声杀机少男风生产过剩塔吊讨罚搯膺恬逸题扁题糕刓钝文境物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