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苹藻的意思、苹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苹藻的解释

(1).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 季兰 尸之,敬也。”《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汉 郑玄 笺:“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2).泛指祭品。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明 李东阳 《送衍圣公闻韶袭封还阙里》诗:“ 鲁 郡山川归旧国, 孔 林苹藻荐新盘。”

(3).用作祭祀的代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王氏 ﹞自服勤苹藻,祗奉宗祧。”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苹藻必亲,无违妇职。”

(4).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 王氏 ﹞嗣育兰蓀,孝全苹藻。”《镜花缘》第四二回:“女子而嫻文艺,亦增苹藻之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苹藻(píng zǎo)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1. 苹:指浮萍类水生植物,多生于静水。《尔雅·释草》称“萍,蓱,其大者蘋”,古人常采作祭祀或食用。
  2. 藻:泛指水生藻类,如《说文解字》释“藻,水草也”,形态细长柔美,亦用于祭祀。

    二者均为洁净水生植物,故合称“苹藻”代指祭品或谦称自身才学。

二、文化引申义

  1. 祭祀象征:因苹藻生于清水,古人以其象征高洁,用于宗庙祭祀。《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可荐于鬼神”之说,体现其神圣性。
  2. 自谦之词:文人借“苹藻”谦称己作,如曹植《求通亲亲表》云“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后以“苹藻”喻微末之才。
  3. 《诗经》意象:《召南·采苹》篇“于以采苹?南涧之滨”描写采集苹藻祭祀的场景,奠定其礼制与文学双重意涵。

三、权威辞书释义

四、文化关联

“苹藻”常与“荐藻”(进献祭品)并用,如《文心雕龙·时序》以“聚苹藻以荐知”喻文人荟萃。其意象承载古代礼制思想,体现自然物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4.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中华书局, 2009. (《诗经·召南·采苹》篇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苹藻”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和传统用法。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苹藻”原指两种水草,即苹(浮萍)和藻(藻类)。古人常采集它们用于祭祀活动,如《左传》记载“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

二、引申义项

  1. 祭祀用品
    作为祭品的代称,如唐代韩愈诗句“苹藻满盘无处奠”,明代李东阳诗中“孔林苹藻荐新盘”均体现此意。

  2. 祭祀活动的代称
    引申为祭祀仪式本身,如《顺宗实录》提到“祗奉宗祧,服勤苹藻”。

  3. 妇女美德的象征
    源自《诗经·召南·采苹序》,指女性遵循礼法、承担祭祀职责的品德,后成为妇德的借喻。

  4. 文学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现代资料(如查字典)提到“苹藻”可形容文辞华美,将“苹”与“藻”分别解为辞章和文采的象征,但此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左传》及唐代诗文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略雹神不劣方头差税池盐触鼻黜幽陟明大板大君大仙德輶如羽敦品封筒冯子无鱼蚡緼附农负辱赋税甘井敢决鬼水后旍华泰豁险讲士剿取激疾精志绝根,绝根儿开厰宽怠老退居劳拙良讯箖箊糜烂闵茶幕燕鼎鱼蝻虫囊载栖禽三组扇烈圣善释屩师郎市面时雨双栖说怿天盖逖慕蹄石擿植索涂湍渚伪道委笃文星沃酹霄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