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府的意思、三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府的解释

(1). 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府”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汉代的三公机构

  1. 核心含义
    指汉代最高行政长官“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三公各自开设府署,故称“三府”。

    • 职能:太尉掌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负责工程,三者共同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 文献依据:《后汉书·承宫传》提到“三府更辟”,李贤注明确“三府”即太尉、司徒、司空府。
  2. 延伸用法
    后世也以“三府”泛称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或长官,如《潜夫论》中提及“三府制法”。


二、宋代的通判别称

  1. 官职背景
    宋代设通判一职,官品低于知府和同知,负责监督地方政务,民间俗称“三府”。

    • 等级关系:知府(四品)>同知(五品)>通判(六品)。
  2. 实例佐证
    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提到通判被称为“三府”,并用“晚生帖子”体现其与知府的平行礼仪。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案例,可参考《潜夫论》《后汉书》等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段落标题使用不同级别的h标签:

《三府》的意思

《三府》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古代中国官方衙门中的三个重要职位,即尚书、吏部和户部。

《三府》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府》的拆分部首为“亻”(人字旁),共有6个笔画。

《三府》的来源

《三府》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古代的中央政府设有尚书省,其中有吏部和户部两个重要职位。尚书是官僚机构的最高领导,吏部负责人事任免,户部负责财政税收。因此,这三个职位合称为“三府”。

《三府》的繁体字

《三府》的繁体字为「三府」,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三府》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尚书常用「尙書」表示,吏部常用「吏部」表示,户部常用「戶部」表示。

《三府》的例句

1. 在古代中国,尚书、吏部和户部是三府中众多官员的工作单位。

2. 他的父亲曾是尚书,他自身也从事过吏部和户部的工作。

《三府》的组词

1. 三府一千:指尚书、吏部、户部之下的千户,表示官职等级。

2. 三府之尚:指尚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三府》的近义词

1. 三尚:指古代中国尚书省、吏部、户口部这三个官职。

2. 三曹:指古代中国中央三个重要机构,即尚书省、军机处和门下省。

《三府》的反义词

《三府》是具体的官职名称,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