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卷的意思、黄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卷的解释

(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引《唐会要》:“ 天宝 四载十一月,勅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闕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门下,改转日褒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食毕,则主簿持黄卷揖曰:‘请举事。’于是臺院长白杂端曰:‘举事。’则举曰:‘某姓侍御史有某过,请準条。’主簿书之。”

(3).诏敕。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二:“万签黄卷,悵已负于初心;十具乌犍,冀获安于故里。”

(4).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 唐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并沉道士》诗:“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卷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古籍载体的代称

黄卷指古代以黄蘗汁染纸防蠹的书籍。因纸张经黄蘗处理后呈淡黄色,故称“黄卷”,常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如《新唐书·狄仁杰传》载“黄卷中方与圣人对”,此处黄卷即代指儒家经典。该释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书籍保护技术,黄蘗染色法在《齐民要术》等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

二、宗教典籍的雅称

在道教与佛教语境中,黄卷特指经文典籍。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言“启黄卷以立言”,此处黄卷指道门经书;佛教文献《景德传灯录》亦用“丹墀侍读,黄卷精通”形容高僧精研佛典。此用法突显了黄色在古代宗教文献中的神圣象征意义。

该词在诗词中常与“青灯”对仗出现,如陆游《客愁》中“黄卷栖栖抱古今,青灯寂寂照悲欢”,形成传统文化中书生勤学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黄卷”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书籍的泛称(主要义项) 古人为防虫蛀,用黄蘖汁染纸,因纸色泛黄,故称书籍为“黄卷”。例如《抱朴子》提到“匍匐以守黄卷”,杜甫诗句“黄卷真如律”也代指书籍。

  2. 官吏考核文书(特殊用法) 指古代记录官员政绩过失的专用文书,如《唐会要》记载御史用黄卷记录官员表现,作为升迁依据。

  3. 佛经或道书(宗教文献) 因佛道经典多用黄纸书写,故黄卷特指宗教典籍。如陆游诗中“黄卷”即指佛经。

  4. 诏敕文书(历史用法) 宋代文献中曾用“黄卷”代指皇帝诏书,如陆游《乞致仕札子》的用例。

其他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自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来源-3),若需具体古籍引证或人物事迹细节,可参考《大唐新语》《抱朴子》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悲慨悖理备録贬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博敞不乃羹蚕丛路车轘大古来雕心鴈爪断角二漳放开脸皮飞屋趺萼覆命高躅乖调贵牲合议花媳妇儿酱坊贱肆鲛盘赆助九圣棘竹聚星看顾刻苦耐劳旷坠靓质麟罽丽神马店买哄满盈缅渺庙寝迷奚镆釾南琛脑力内外夹攻前埭青过于蓝青砖屈巵如蹈汤火上烝实事俗格袒荡踢脚绊手望乡台望誉下台邪见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