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刑。《隋书·宇文化及等传序》:“是以有罪归刑,见危授命,竭忠贞以立节,不临难而苟免。”
“归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服刑,指犯罪者接受法律规定的刑罚。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隋书》原文或查字典等工具书(来源:、5、6)。
归刑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用来描述对犯罪行为者的惩罚和处罚。归刑可以理解为对犯罪者以法律手段进行归责和归罪,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归刑的部首是彳,笔画数为11。
归刑这个词的来源与传统的法律制度有关。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在繁体字中,归刑的写法是歸刑。
在古代,归刑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旧字形是「刑歸」,其中刑字放在前面,表示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歸字放在后面,表示将罪责返回给犯罪者。
1.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对犯罪者进行归刑。
2. 这个国家采用了严格的归刑制度,以保障公民的安全和权益。
1. 归责:指将责任归咎于某人或某组织。
2. 归罪:指将罪责归属于犯罪者。
3. 归案:指犯罪嫌疑人被捕后被带回警察局或法院。
1. 伏法: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惩罚,承担法律责任。
2. 受刑:指犯罪者被法律处以刑罚,接受刑罚。
3. 受罚:指犯罪者因违法行为所受到的惩罚。
1. 宽恕:指对犯罪者的过错不予追究或给予宽大处理。
2. 宽纵:指对犯罪行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不进行严厉处罚。
3. 宽容:指对犯罪者的错误或过失予以宽容和谅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