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标的意思、草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标的解释

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的标志的草束。亦作为卖身的标记。《水浒传》第十二回:“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兰孙 ﹞真正无计可施,事到头来不自由,只得手中拿个草标,将一张纸,写着:‘卖身葬父’四字,到灵柩前拜了四拜。”《儒林外史》第三回:“那邻居飞奔到集上……见 范进 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老舍 《茶馆》第一幕:“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指用草秆或草茎制成的简易标记物,通常为一段枯草或草茎插在物品上作为标识。其结构为偏正式合成词:“草”指草本植物,“标”即记号、标识。

二、历史功能义

在古代市集交易中,草标承担核心实用功能:

  1. 商品标识

    插在待售物品(如柴薪、农具、牲畜)上,表示“此物出售”。例如《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卖刀时“插了草标儿”,即昭示刀为商品。

  2. 人身典卖标记

    贫困者自卖时,将草标插于衣领或头发间,表示愿卖身为仆。此用法在明清小说中常见,反映古代底层生存现实。

三、文化象征义

在文学作品中衍生出两层隐喻:

  1. 卑微身份的符号

    草标材质低贱,象征物主/卖身者的社会地位低下。如《儒林外史》中饥民“头顶草标”的描写,强化人物困境。

  2. 命运掌控权让渡

    插标行为暗喻主体主动放弃对物品或自身的支配权,成为古典悲剧叙事的重要意象。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定义:

    “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标志的草束。” 印证其核心商业功能(来源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

    “集市中插在物品上表示出卖的草杆。” 强调其市场交易属性(来源

五、语义演变

随着传统集市形态消失,草标的实用功能已消退,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成语(如“插标卖首”)及文学修辞中,成为承载古代市井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草标"词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水浒传》《儒林外史》相关章节描写

网络扩展解释

“草标”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草标(拼音:cǎo biāo)指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标志的草束,或用于卖身的标记。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常见,例如:

二、文化延伸

  1. 象征意义
    草标中的“草”代表低贱,表示物品或人身对所有者已无价值,需通过出售换取生存资源。

  2. 少数民族习俗
    在瑶族、侗族文化中,草标被用作特定标记,例如:

    • 号地草标:标记土地归属;
    • 发现草标:提示他人此处有蜂窝、菌类等资源。

三、其他解释

部分词典提到“草标”作为成语,比喻“事物的征兆或迹象”,但此用法较少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草标”的核心含义是古代交易中的标识符号,兼具实用与文化属性。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民族习俗,可参考《水浒传》《儒林外史》等文献,或查阅瑶族、侗族文化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把总柄靶抄查诚士臣妾谌义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吊楼二十五弦风快根深蒂结过套何有慧骨鹣蟨嗟悼敬故进送旧雨新知寄住蹶机抗义拉力器力不能及临检龙卵鸾单緑蜡眉端缅邈麪汤墓道男傧相农务潘舆跑马烹燀前口儿千岁爷迁志青令邛僰讪傲摄念兽补水客熟水似类肃如叹嗟淘浚条籍蹄囓通名彤幢猥贱瓮算文义无偿闲情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