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缩手的意思、缩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缩手的解释

[shrink from doing sth.] 却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预其事

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

详细解释

袖手;停手。《尔雅·释鸟》“鸛鷒鶝鶔” 邢昺 疏引 晋 郭璞 《图赞》:“ 逢蒙 缩手, 养由 不睨。”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復使两 欧阳 ,缩手不分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缩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指将手缩回,如因寒冷、畏惧或犹豫而收回动作。
  2. 引申比喻:比喻因害怕、退缩或缺乏信心而不敢继续行动,常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时的胆怯态度。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比喻有才能者因顾忌而不敢施展。
    • 《红楼梦》第二回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暗含对贪婪不知节制的警示。
  2. 使用场景:

    • 消极语境:描述因畏惧风险或困难而放弃行动,例如“医生面对重症患者时缩手”。
    • 中性语境:可表示谨慎或暂停干预,如“缩手旁观”。

三、语言对比

四、扩展说明

该成语通过“手部动作”具象化心理状态,符合汉语以形表意的特点。其古今用法一脉相承,既可用于日常口语(如“别缩手缩脚”),也可见于文学经典,体现语言生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韩愈、龚自珍等古代作品及《红楼梦》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缩手

《缩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收回或抽回手臂。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左部)加上缶(右部),共8个笔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著作《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之一,《坎卦》中有一句话:“缺牛之牛,不利有攸往。”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不要接触危险的事物,以免遭受损害。由于牛的形状与手相似,因此有人将该词联想到收回手臂的动作,从而形成了《缩手》这个词汇。

在繁体字中,缩手的写法为「縮手」,保留了原来的意思和发音。

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缩手是用「儿」代替现代的「缶」部,写作「縮儿手」。这个变化说明了汉字的发展演变。

例句:

1. 他看到那只蛇时,吓得缩手抽身。

2. 小明想要捉住蜻蜓,但是蜻蜓一下子飞走了,只好缩手了。

组词:缩脖子、缩小、缩回、手缩、手缩腰、手下缩

近义词:缩回手、收回手、抽回手

反义词:伸出手、伸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