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摄选的意思、摄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摄选的解释

指兼任吏部尚书。《魏书·临淮王彧传》:“累迁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左僕射,摄选。”《北史·邢昕传》:“ 齐文襄王 摄选,拟 昕 为司徒右长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摄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代理选拔”或“兼任选举职务”。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摄”指代理、暂时代管,“选”指选拔官员或人才,合指在特定情况下由他人暂时代理主持选拔事务的行为。例如《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代礼部侍郎因故缺席时,常由其他官员“摄选”,即临时负责科举考务。

在中国古代官制体系中,该词多用于科举制度或官员任免场景。《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宋元时期“摄选”现象常见于吏部人事变动期间,强调其临时性和权宜性特征。现代语境中,该词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如北京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研究》教材将其列为古代职官制度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摄选”是一个历史官职术语,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具有以下核心释义:

一、基本含义
指代理或兼任吏部尚书的职务()。古代“摄”表示代理、兼任,如“摄政王”;“选”代指吏部,因吏部负责官员选拔(铨选),故以“摄选”特指兼任吏部尚书。

二、文献例证

  1. 《魏书·临淮王彧传》记载:“累迁侍中、卫将军……兼尚书左仆射,摄选。”指临淮王彧兼任吏部尚书()。
  2. 《北史·邢昕传》提到“齐文襄王摄选”,即文襄王代理吏部尚书()。

三、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摄选”解释为“摄取精华”,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解,建议结合上下文谨慎使用。

参考资料:可通过《魏书》《北史》等史书,或《汉语大词典》查阅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响爱心班功行赏版瓦暴作把醆标竿兵油子笔资驳书裁辨策对猖獗一时词传疵醇顶门火顿罔堕马反异逢然佛说该览鬼客鼓颊寒儁浩博号褂黄霾化行頮面器驾崩嫁接娇丽架造洁疾禁树筋痿脸孤拐瞭如观火留空覼缕雒民绵隔秘逸难倒排媢疲玩青芷虬柱人野上卷慎比失恋手将索强如題名道姓通字文性嬉春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