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沈葆桢的意思、沈葆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沈葆桢的解释

(1820-1879)清末官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对开发台湾有所贡献。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水师,督办海防,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其名字“葆桢”寓意深刻:“葆”意为保护、保持,蕴含珍视守护之意;“桢”指古代筑墙时两端竖立的木柱,引申为支柱、栋梁之才。因此,“沈葆桢”一名可理解为“守护国家根基的栋梁之臣”,与其历史贡献高度契合。

一、核心历史贡献与身份定义

  1. 船政奠基与海防革新

    1866年受左宗棠举荐,沈葆桢接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马尾船政局。他系统引进西方造船技术,创办船政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培养出邓世昌、严复等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与工业教育的基础。其主持建造的“万年清”号等舰船,标志着中国自主建造蒸汽军舰的开端。

  2. 台湾近代化开拓者

    1874年日本侵台(牡丹社事件),沈葆桢临危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台督办防务。他强化军事部署迫使日军撤退,随后推行开禁、开府、开路三大政策:废除渡台禁令,设立台北府,修筑贯通南北的道路网络,并推动煤矿开发与电报建设,开启台湾近代化进程。

  3. 两江治理与洋务实干

    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他整顿盐务、兴修水利(如修复秦淮河)、扩建江南制造局,并力主发展民族航运业,推动吴淞铁路建设,体现其“自强求富”的务实思想。

二、权威文献与历史评价

历史定位:沈葆桢作为林则徐外甥兼女婿,继承经世致用思想,以“师夷长技”实践成为洋务运动关键人物。其一生贯穿海防建设、边疆治理与工业革新,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与“台湾现代化先驱”。


参考资料来源

  1.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官网(www.fzmwcz.com)
  3.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近代化历程专题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沈葆桢”是清代晚期重要历史人物的姓名,并非成语或普通词汇。以下为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人物背景
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其名“葆桢”由林则徐所起,寓意“永葆国家栋梁之材”(古称立柱为“桢干”,代指国之重臣)。

二、主要贡献

  1. 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奠基
    1866年担任首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造船厂,并设立船政学堂(中国首所海军学校),培养出严复、邓世昌等人才,推动近代海军与科技教育发展。

  2. 巩固台湾防务与开发
    1874年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台,挫败日本侵台计划,设立府县、开垦土地、兴办煤矿,奠定台湾现代化基础。

  3. 海军建设与国防
    1875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李鸿章共同主持筹建近代海军,扩充水师并加强东南海防。

三、历史评价
沈葆桢被视作中国近代造船、航运及海军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谥号“文肃”,其奏稿收录于《沈文肃公政书》。他兼具传统儒学修养与近代革新思想,是洋务运动中务实派的代表。

注:部分低权威性资料提及“沈葆桢”作为成语形容人严肃庄重,但此说法缺乏可靠依据,可能是对明代沈括(字存中)或其他人物的误传,建议以历史人物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邓邓白狄白緤八字帆便安笾簋壁报并处操典撦冶驰声踳逆雏发顶缸短学对揖耳号放空气冯铗扶搊觥録事观宇黑髭髭红小鬼华颠护箱戽鱼降袭牋奏礁石矫世厉俗教帖进贤黜佞客运浪传辽绝乱片子蜜课魔魇奈良僻隘疲顿平土让牍飒白三好三侑上邦申勒饰边霜气横秋题说通谊头出头没妥切五典三坟戊方霞楼详定官屣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