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正辅佐。 南朝 陈 徐陵 《代陈司空答书》:“但帝子承制,非为乏主;冢宰匡翊,寧俟长君?虽则未学,颇闻前载。”《旧唐书·李峘传》:“时 峴 为 凤翔 太守,匡翊 肃宗 ,兄弟俱効勋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丈夫澡髮常思奋,奈时艰转难匡翊。荷君恩深惭尸素,补天何日?”
“匡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āng yì,其核心含义为匡正辅佐,主要用于描述对他人的扶持或对事业的辅助支持。以下是详细解析: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多用于描述臣子辅佐君主或能人支持贤者,例如:
现代场景
可引申为对有志之士的支持,如“他匡翊青年创业者实现理想”。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如“匡翊”与“翊运”“扶翊”的关联),可参考《汉书》等典籍。
匡翊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分别是“匡”和“翊”。它是一个中文名字,也可以用作词语。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匡”字由“匚”部和“亡”部组成,它一共有3个笔画;
“翊”字由“羽”部和“異”部组成,它一共有11个笔画。
“匡”字的来源是古代卜辞用来指辅佐王位的义务,“翊”字的来源是辅助,帮助的意思。这两个字在繁体中的写法分别是“廣”和“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匡字可以写作“匚广”,翊字可以写作“羽既”。一个例句是:“匡翊社稷,振兴国家。”意思是指辅佐国家,使国家兴盛。
组词:匡翊风气、匡翊者、匡翊国家;
近义词:辅佐、助力、支持。
反义词:破坏、妨碍、阻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