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四种上乘的音乐。《楚辞·大招》:“ 代 秦 郑 卫 ,鸣竽张只。 伏戏 《驾辩》, 楚 《劳商》只。謳和《扬阿》, 赵 簫倡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洪兴祖 补注:“四上,谓声之上者有四,谓 代 秦 郑 卫 之鸣竽也, 伏戏 之《驾辩》也, 楚 之《劳商》也, 赵 之簫也。”《初学记》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暕 《观乐应诏》诗:“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一说:四、上,为笛色谱中两种音调。四即宫,上即商。“四上竞气,极声变只”,谓宫声由商而争上,至极而变。见 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馀论下》引 清 毛奇龄 《竟山乐录》。
(2).指国君。《吕氏春秋·知分》:“践绳之节,四上之志, 三晋 之事,此天下之豪英。” 高诱 注:“践绳之节,正直也。四上,谓君也。卿、大夫、士与君为四,四者之中,君处其上,故曰四上之志。”
“四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献及使用场景具体分析:
音乐领域的含义
在《楚辞·大招》中,“四上”指四种上乘音乐形式,包括代秦郑卫的鸣竽、伏戏的《驾辩》、楚国的《劳商》和赵国的箫乐()。另有观点认为,“四上”是笛色谱中的两种音调,“四”对应宫音,“上”对应商音,描述音调变化()。
古代政治语境中的含义
《吕氏春秋·知分》提到“四上之志”,高诱注将其解释为“国君”,因古代等级中君位于卿、大夫、士之上,故称“四上”()。
注意:当前部分网络资料将“四上”误作“四年级上册”的缩写(如-8),但此用法仅限现代教育场景,与古汉语原意无关。若需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建议明确标注“四年级上册词语”。
四上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sì shàng。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四”和“上”。四上的意思是指从第四个层次往上走,也可以表示四个方向中的上方。
四上的第一个字“四”由左右结构组成,它的部首是“亠”,总计有四笔;第二个字“上”由上下结构组成,它的部首是“一”,总计有三笔。
四上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繁体中,四上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四上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1.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电梯四上,到达顶层办公室。
2. 请将这本书四上放置,防止被孩子拿到。
四上可以和其他字组合成许多不同的词语,如四上五下、四上八下等。
与四上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上升、向上。
与四上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下降、向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