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热的意思、干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热的解释

[xerothermic] 干燥炎热

干热气候

详细解释

(1).徒然眼红。《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且只顾喫酒。”

(2).徒然焦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却是船家虽在岸上,回转头来,就看得船上见的,只好话説往来,做不得一些手脚,乾热罢了。”

(3).干燥炎热。如:炎阳当头,没有一丝儿风,干热得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热"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于描述一种既干燥又炎热的状态或感觉。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百科全书的解释,其详细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干燥与高温的结合 指空气中水分含量低(干燥)且温度高(炎热)的物理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让人体感到不适,因为缺少水分会使散热(如出汗蒸发)效果减弱,加剧炎热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具体应用场景

  1. 气候描述: 特指某些地区或季节特有的气候类型,例如中国西北内陆的夏季气候、沙漠气候等,特点是降水稀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体感描述: 形容人体感受到的炎热且缺少湿润感的状态。例如“干热的天气让人口干舌燥”、“一阵干热的风吹过”。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物体状态: 有时也用于形容物体被加热后变得干燥而发烫的状态,如“干热的沙地”、“干热的锅底”。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干热”的核心在于干燥(低湿度)与高温的结合,常用于描述特定气候、人体不适的体感或物体的物理状态。它区别于强调湿度的“湿热”和仅强调水分的“干燥”。

主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可参考其在线版或官方授权电子词典)
  2.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2009). 辞海 (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其在线数据库或官方APP可查)
  3. 李行健 (主编). (2010).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第2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全13卷).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大型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可查)
  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在线资源,需订阅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干热”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

一、气候学定义

指干燥炎热的环境特征,表现为气温高、湿度低(通常低于40%)、辐射热强,汗液易蒸发。例如沙漠地区或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
与“湿热”的对比:

二、文学/古语用法

  1. 徒然眼红:形容对他人的境遇心生羡慕却无法得到。
    :《水浒传》中“多少干热的不怯气”()。
  2. 徒然焦急:指内心焦躁却无计可施。
    :《初刻拍案惊奇》中“做不得手脚,乾热罢了”()。

三、医学相关

指身体燥热不适,可能由植物神经紊乱、更年期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表现为发热、烦躁、口渴等症状。中医认为与“燥火”相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调理。


该词既可描述气候特征,也可用于文学表达或医学症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需进一步了解气候差异或医学建议,可参考上述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信不信笔妙才短气粗陈丘大教学论丹霄帝迹低哑二氏繁秾符効高屐耕凿骇飙暵暵豪横鸿臣皇差华阴市校对员加以吉光片裘今时衿肘就正有道脊椎决征竣役开拆考教宽征括厉蜡弹老耄列位里外里马蹄袖萌通绵阳市秘谋乜乜些些戕害倩朗窃取耆率倾离渠黎施针守正不桡殊典条长脱褐王考韡韡诬灭五色缤纷相凑鲜腆闲啧牙枭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