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炀的意思、焚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炀的解释

焚烧。 唐 柳宗元 《禡牙文》:“焚煬荡沃,往如行虚。”《新唐书·于休烈传》:“《国史》《开元实録》《起居注》及餘书三千八百餘篇藏 兴庆宫 ,兵兴焚煬皆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炀”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焚烧并熔化金属或物体,常见于冶炼、铸造等场景。《汉语大词典》收录“焚”为“烧毁,使燃烧”,出自《说文解字》火部;“炀”则指“熔化金属,烘烤”,见于《淮南子·本经训》“烁金以为刃,凝冰以为器”注疏。二字组合后特指高温熔炼过程。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金属加工工艺,如《考工记》记载“凡铸金之状,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青白次之,而后可焚炀也”,指青铜冶炼时通过观察火焰颜色判断熔炼阶段的专业技术。现代考古发现,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亦出现类似工艺记载。

从构词法分析,“焚炀”属于同义复合结构,《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归类为冶炼专业术语。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仅见于特定历史文献或考古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来源和古籍记载,“焚炀”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焚”指焚烧,“炀”意为熔化金属或火势旺盛,合起来表示焚烧、烈火炽盛的状态。例如唐代柳宗元《禡牙文》中“焚炀荡沃,往如行虚”即用此意。

  2. 引申比喻
    作为成语时,强调破坏性后果,如烧毁房屋、造成严重灾难,或象征暴政、战争等大规模毁灭行为。

二、文化内涵

三、发音注意

不同来源对“炀”的注音存在差异: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谥法文化,可参考《新唐书》、柳宗元文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声北朔并舍波阵面餐风宿露柴羸笞督出具道媪登高水方祇梵咒佛座阜通官粉故处股肱之臣鬼剃头旱暵寒疾后段火崩崩喈喈金谷罚近是进越拘拳口机竻竹连珠炮丽养轮缘明珰秣刍木室囊沙拟作千秋宴器皿秦凤情华轻言软语期属圈阅人情冷煖忍辱偷生人声筛号上朝赏金上气善人能受尽言死骨更肉司令塔探赜索隐眺听畏缩握粟无端端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