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因功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早年经历
以武举高第入仕,累迁至九原太守,早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已58岁,正为母守孝,后被启用为朔方节度使,与李光弼合力扭转战局,收复河北、河东等地。
平定安史之乱
率军配合回纥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封代国公,后进汾阳郡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成为唐朝中兴关键人物。
抵御外患
代宗时期说服回纥联兵共拒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陷长安后,再度被启用,单骑说服回纥退兵,并击溃吐蕃,稳定关中。
政治智慧
司马光评价其“功盖天下而主不疑”,因他深谙自保之道,主动自污(如生活奢侈)以消除君主猜忌,最终身居高位而善终。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新唐书·郭子仪传》等文献。
《郭子仪》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郭”和“子仪”。
“郭”的部首是“阜”,总共有7画;“子”的部首是“子”,总共有3画;“仪”的部首是“人”,总共有4画。
《郭子仪》最初源于唐朝时期,指的是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后来,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名字。
《郭子仪》的繁体写法为「郭子儀」。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汉字“郭”通常以一种类似“口”的形状书写,而字形上部则有两个小横。字形“子”则保持基本不变,字形“仪”与现代大致相同。
1. 他的名字是郭子仪,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
2. 郭子仪是唐朝有名的将领,他们都非常仰慕他。
3. 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郭公(名字)
子女(儿女)
仪式(庆祝活动)
郭家(姓氏加家庭)
郭璞(古代书法家)
郭子(名字)
仪(礼仪)
无
邦宝抱佛脚边蕃辨脱不贷层亘搽旦春试楚粽的句涤荡第二职业顿足发箭風雲變態佛牙舍利附下罔上赋恤官派鬼头蔊菜后着环居虎魄讲僧骄暑胶牙饧解体玑镜戢军卷勇憭栗沥陈历辘理论联系实际六如居士龙户泸州市驴唇不对马嘴面塑灭澌木偶马蓬丘钳掣迁惑蛇管慎缄是今时至运来识字知书束锦舒适速香通印子鱼颓侵妥切卧蓐吴地小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