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郭子儀的意思、郭子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郭子儀的解釋

郭子儀(697-781) : 唐代大将。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叛将史思明。肅宗即位後,任關内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纥兵先後收複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又進封汾陽郡王。代宗時說服回纥統治者與唐聯兵,以拒吐蕃。德宗即位,尊為尚父,罷兵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中興名将、政治家、軍事家,因功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

主要生平與功績

  1. 早年經曆
    以武舉高第入仕,累遷至九原太守,早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時,他已58歲,正為母守孝,後被啟用為朔方節度使,與李光弼合力扭轉戰局,收複河北、河東等地。

  2. 平定安史之亂
    率軍配合回纥收複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封代國公,後進汾陽郡王。至德二年(757年)收複兩京,成為唐朝中興關鍵人物。

  3. 抵禦外患
    代宗時期說服回纥聯兵共拒吐蕃,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陷長安後,再度被啟用,單騎說服回纥退兵,并擊潰吐蕃,穩定關中。

  4. 政治智慧
    司馬光評價其“功蓋天下而主不疑”,因他深谙自保之道,主動自污(如生活奢侈)以消除君主猜忌,最終身居高位而善終。

地位與評價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新唐書·郭子儀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郭子儀

《郭子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郭”和“子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郭”的部首是“阜”,總共有7畫;“子”的部首是“子”,總共有3畫;“儀”的部首是“人”,總共有4畫。

來源

《郭子儀》最初源于唐朝時期,指的是唐代著名将領郭子儀。後來,這個名字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名字。

繁體

《郭子儀》的繁體寫法為「郭子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漢字“郭”通常以一種類似“口”的形狀書寫,而字形上部則有兩個小橫。字形“子”則保持基本不變,字形“儀”與現代大緻相同。

例句

1. 他的名字是郭子儀,他在戰場上英勇無畏。

2. 郭子儀是唐朝有名的将領,他們都非常仰慕他。

3. 郭子儀的軍事才能在曆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

組詞

郭公(名字)

子女(兒女)

儀式(慶祝活動)

郭家(姓氏加家庭)

近義詞

郭璞(古代書法家)

郭子(名字)

儀(禮儀)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