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蟾酥的意思、蟾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蟾酥的解释

大蟾蜍等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有毒。干燥后供药用,主治痈毒疔疮、咽喉肿痛等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蟾蜍》:“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於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乾白,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麪和成块,乾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凡鏤刻絶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酥填画而后鍥之。” 锺广言 注:“﹝蟾酥﹞有侵蚀作用,填画在玉上能侵蚀而呈现痕迹。”《新华日报》1980.5.16:“蟾酥是从癞蛤蟆身上刮取的一种稀有名贵药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蟾酥(chán sū)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动物性药材,指从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的固体物。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构成

    “蟾”即蟾蜍(俗称癞蛤蟆),“酥”指酥油状物质,合称指代蟾蜍腺体分泌的凝固物,因其外观呈棕褐色或棕红色团块,质地酥脆易碎而得名 。

  2. 核心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蟾酥为“蟾蜍科动物干燥分泌物”,具有明确的中药炮制规范,需经滤渣、摊晒、切片等工序制成薄片或团块 。


二、药用特性

  1. 性味与归经

    性温,味辛;有毒。归心经、胃经。主要功效为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传统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等症 。

  2. 活性成分

    含蟾毒内酯类(如华蟾酥毒基)、吲哚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强心、抗肿瘤、局部麻醉作用,但过量可致心律失常,需严格控量使用 。


三、文化与应用延伸

  1. 历史记载

    明代《本草纲目》载:“蟾酥辛温有毒,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印证其外科用药地位 。

  2. 现代应用

    作为六神丸、梅花点舌丹等中成药的核心原料,亦用于提取抗癌药物成分。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其华蟾酥毒基含量不得低于6.0% 。


四、注意事项

因含强心苷类毒素,内服需经专业炮制且严格控制剂量(通常0.015–0.03g),孕妇及体虚者禁用,外敷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


参考文献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国家药典委员会
  3.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中药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本草纲目》校注本· 中医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蟾酥是传统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来源与性状

2.药用功效

3.用法与用量

4.毒性及注意事项

5.相关制品与保护

如需更完整的炮制方法或临床应用案例,可参考《中国药典》及专业中医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臕浇别财异居秉臬伯乐播音室不防事参贰尘缘侈袂大上點污攧窨地下甘肥干凈利索耿结格种汩董鬼计百端国筴翰屏鹤团简济交飞矫治解剖室吉云镌説空浮酷意牢落陆离两间陵居涖丧流称礼飨罗池蛮獠贸化没寿棉花胎旁逸横出千万买邻人墙扇头市门食时收购价衰飒肆人绥纳贪生畏死歪打正着晩节香卫翼汙尊献功饷鞘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