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杖的意思、函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杖的解释

见“ 函丈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函杖

一、基本释义

“函杖”为古汉语词汇,原指讲学者所用的几案与手杖,后引申为师生讲学论道的场所,亦代指师生情谊或教学关系。

二、语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席间函杖。” 东汉郑玄注:“函,容也;杖,持也。”意指讲学时师者倚杖而坐,弟子围绕几案听讲,体现尊师重道之礼。唐宋时期,“函杖”成为书院讲学的代称,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载:“讲学函丈,务在明理。”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指代教学场所
    • 如清代黄宗羲《明儒学案》:“诸生环函杖而问业。”即学生围绕讲席求学。
  2. 象征师生关系
    • 宋代陆游《答友人书》:“忆昔函杖从游之乐。”此处追忆随师学习的经历。
  3. 古礼制中的尊师仪式
    • 《宋史·礼志》载太子入学需“北面函杖”,即面向师者几案行拜师礼。

四、现代汉语中的消亡

因古代书院制度消失,“函杖”一词在当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或文史研究。其含义被“讲席”“教席”“师门”等词替代。

参见:《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1023页)、《古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485页)。

网络扩展解释

“函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一、传统文献中的核心含义

  1. 词源与演变
    源于《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原指讲学者与听众之间保持一丈距离(“函”为容纳,“丈”为长度单位),后引申为讲学的场所或师生礼仪的象征。

  2. 对师长的敬称
    宋、明、清文人(如陆游、顾炎武)常以“函杖”尊称前辈或老师,例如:

    • 陆游:“早亲函丈,偶窃绪馀。”(意为早年受教于老师)
    • 顾炎武:“函杖天涯远”,表达对师长的思念。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1. 拆分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为“函”(书信)与“杖”(拐杖),认为组合后象征古代文人的身份与品德。但这种解释较少见于传统典籍,可能为后起的引申义。

三、使用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隋书》等典籍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气百骸九窍扳罾法豍豆馋痨成基谌容登丰得婿如龙东捱西问断鼇立极飞电扢戏豪叫鸿书将离笺探监战椒眼较真济成接茬锦书金祗计然之策开袠奎蹏兰金林梢轮桷緑英梅慢要眀德冥契南糖挠动贫乏披埽乾烘茶愆序棋错一着,满盘皆输清早晨骚离稍麦胜似失几时适首务思辨私相授受送亡通昔退抑涂辙玩兵为寿五行四柱乡贯先儒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