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常钟的意思、无常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常钟的解释

见“ 无常鐘 ”。


亦作“ 无常钟 ”。古代佛寺为死者送终而撞击的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无常钟》:“《欧阳诗话》有讥 唐 人‘半夜钟声到客舡’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以谓人之始死者,则必鸣钟多至数百十下,不復有昼夜之拘,俗号‘无常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时 慧日 、 东灵 二寺,已为亡人撞无常鐘。”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是无常鐘,死了人便撞这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常钟

释义

“无常钟”是佛教用语,指寺院中为警示众生“诸行无常”而敲击的钟。其核心含义是通过钟声提醒世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倡导珍惜当下、精进修行。

词源与宗教内涵

  1. “无常”溯源

    “无常”源于梵语“अनित्य”(anitya),意为“迁流不息”。佛教《杂阿含经》云:“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 钟作为听觉警示载体,将抽象佛理具象化,形成“闻钟声,烦恼清”的修行实践。

  2. 禅宗仪轨中的功能

    唐宋禅寺将钟声纳入日常课诵,《百丈清规》载:“晨钟暮鼓,警醒昏惰。”无常钟每日晨昏叩击,象征生死轮回不可驻留,敦促修行者破除对恒常的执念。

文化象征与延伸

权威参考文献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中华书局, 1984.
  2. 释星云《佛教丛书·仪制》. 佛光文化, 1997.
  3. 梅原猛《诸神流窜:论日本<平家物语>》. 集英社, 2003.
  4. 镰田茂雄《中国佛教礼仪》.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6.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出版物;现代研究可参考佛光山电子数据库[fo Guang Shan e-Library]或JSTOR佛学专题库。)

网络扩展解释

“无常钟”是古代佛寺中为死者送终而撞击的钟,其含义与佛教哲学及丧葬习俗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2.文化背景

3.象征意义

4.文献用例

5.现代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续墨客挥犀》《鸡肋编》等宋代笔记。

别人正在浏览...

编置谗夫朝餔大楷大苦道流乏岁釜钺鈇钺赶紧梗断歌味观隅反三含灵鹤楼和应滑律寰法璜台洄湍霍奕僭偪饥肠斤量絶弦孔鸟款东狂剧练简领事露面抛头落落跎跎漭弥命术鸟机炮蹑踱盘硬浅局启户庆祉其实不然区土扫帚闪念实供失悦衰迈霜缯鼗牢条件吞剥王赋温直夏后乡社乡邮陷挠小肆瑕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