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耗费殆尽。 唐 罗隐 《谗书·与招讨宋将军书》:“朝廷以简陵九年 彭 虺肆螫,而东南一臂为之枯耗。”
"枯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主要用于形容资源、精力或生命力等被消耗殆尽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枯"指干涸、枯萎,"耗"指消耗、减损。组合后表示资源或能量彻底耗尽,强调不可逆的衰竭状态。
例证:古汉语中多用于描述自然资源(如水源、粮食)的枯竭,如"田畴枯耗,民力凋尽"(《汉书·五行志》转引古籍)。
引申含义
现代用法延伸至精力、财力或生命力的过度消耗,隐含持续透支导致的衰败。
例证:"日夜劳碌,精神枯耗"(形容身心俱疲)。
《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23页)
定义:"枯竭消耗;耗尽"。引清代文献《聊斋志异·某甲》用例:"资财枯耗,渐不能供。"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辞源》(修订本)
释义侧重资源耗竭,强调"枯"与"耗"的叠加效应,常见于古典经济或生态语境。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出"枯耗"属同义复合词,二字均含"竭尽"义,强化耗尽程度。
来源:第5版,中华书局。
古籍例句:
《宋史·食货志》载:"连岁旱蝗,仓廪枯耗。"(描述粮仓空虚)
《清代文书·赈灾疏》:"民力枯耗,亟待休养。"(指民生凋敝)
说明:因古籍数据库访问限制,部分文献来源暂无法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或学术平台(如中华书局官网、中国知网)检索原始出处。
“枯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ū hào,意为“耗费殆尽”,通常用于描述资源、财力或力量等被完全消耗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事物因长期消耗或过度使用而完全枯竭。例如,古代文献中形容战争导致国家财力、人力耗尽时,常用“枯耗”一词。
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罗隐的《谗书·与招讨宋将军书》:“朝廷以简陵九年,彭虺肆螫,而东南一臂为之枯耗。”
此处指东南地区的资源因战乱几乎耗尽。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枯耗”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精力、时间等被消耗一空,例如“长期熬夜导致精力枯耗”。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文献用例或相关成语,可参考《谗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白甚么边埃比众不次之迁长天大日赤栜楚籍厝火积薪甸甸甸侯鹗眙发命風馳電卷凤野负输敷显汉竹鹤寒竑议槐馆黄面瞿昙叫啸解恚禁池廑念金雁忌破五九些离世遁上罗缀戮挞履约曼靡卯羹媚上末厥内室内阋畔际骈干蒲类谦惮倾箱倒箧诗仙鼠思所期太后糖饴塌直天策府田牛停刻恫怨退朝退厚驼峰现代派限剂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