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渔的意思、观渔的详细解释
观渔的解释
亦作“ 观鱼 ”。 春秋 时 鲁隐公 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 杨伯峻 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 鲁隐 观渔於 棠 ,《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 昆明池 ,博士 姜须 諫,乃止。” 唐 高适 《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 毛 *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
词语分解
- 观的解释 观 (觀) ā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
- 渔的解释 渔 (漁) ú 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姓。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观渔”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词源与基本释义
- 拼音:guān yú()。
- 本义:最初写作“观鱼”,源自《左传·隐公五年》记载的鲁隐公到棠地“观鱼者”事件,这里的“鱼”实指捕鱼活动,杨伯峻注释“鱼者”即捕鱼之人。
- 引申义: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赏鱼取乐的行为,如《周书》提到皇帝欲在昆明池“观渔”,被臣子劝止。
2.历史典故中的争议
- 鲁隐公因“观渔”被《春秋》批评,认为君主应专注政务而非娱乐(《三国志》中鲍勋以此典故劝谏帝王)。这一行为成为后世讽喻“不务正业”的典型。
3.文学与文化的运用
- 唐代高适在《东征赋》中以“俗喜观渔”描述民间风俗。
-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观鱼胜过富春江”一句,借“观鱼”表达对自然景致的偏爱。
4.词义辨析
- “观渔”与“观鱼”:古文中两词常互通,但“观渔”更侧重捕鱼过程,而“观鱼”偏向赏鱼本身。现代使用中,“观鱼”更常见,如园林景观中的“观鱼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左传》《周书》等典籍,或参考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观渔
观渔是一个成语,含有多个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观(见字旁,6画) + 渔(水字旁,11画)。
来源:《观渔》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观渔》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拔出参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时美丽的景色,借渔夫观渔来展示人们应当积极进取的精神。
繁体字:觀漁。
古时候汉字写法:觀魚。
例句:他站在河边静静地观渔,心情愉悦。
组词:观景、观光、观察、渔夫、渔民。
近义词:观赏、观看、观察。
反义词:渔翁、不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