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言的意思、典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言的解释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 注:“典,法也。法言,谓 阳穀 之会,以四教令诸侯之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逮 汉 贾谊 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达旨》,吐典言之裁。”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多见 子夏 、 李斯 之篇,故其文章都雅,造之自我,皆合典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言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本义溯源

典言指典籍中的言论或具有典范性的言论,强调其权威性与指导性。

“典”本义指重要文献(如《尚书》),引申为法则、规范;“言”即言论、训示。二者结合特指被奉为准则的经典论述。

例证:

《尚书·说命》载商王武丁以傅说为相,称其“启乃心,沃朕心”,此即治国之典言,被后世视为君臣相得的典范论述 。


二、引申内涵

  1. 权威性训示

    指帝王、圣贤的诏令或教诲,如《后汉书》载光武帝诏书“遵奉典言”,指遵循先王治国训导 。

  2. 经典文本的核心论述

    如《文心雕龙》将儒家经书中的典言视为文学创作的思想根基 。


三、现代用法

在语言学中,典言可指代具有规范性的语言表达,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典籍中的言论;典范性的话语”。

示例: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语,已成跨文化沟通的典言。”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汉典(zdic.net)语料库
  4. 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古籍数据库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超链接,来源名称可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典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典言”由“典”(典范、法则)和“言”(话语、言辞)组成,指符合礼法、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言论,也可形容典雅有据的言辞。


二、详细解释

  1. 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
    源自《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注:“典,法也。” 指符合礼法规范、能体现道德准则的言论。

  2. 典雅有据的言辞
    如晋代皇甫谧《三都赋序》提到“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吐典言之裁”,均指文辞典雅、引据经典的表达方式。


三、用法与特点


四、示例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国语》或《文心雕龙》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拜受傍继保林冰销毕其功于一役鼻注唱始充调稠闹蹴迮大树大卫·科波菲尔定场白丢眉丢眼凡俗绯衣封祝符勅槁乾观示滚岩过磅鼾鼾黑足吕合土黄钟调糊口活路呼天抢地寄迹戢羽开畲可畏括囊守禄辽左鳞兽鸾吹面目一新囊萤彭殇巧辞七庙青虹清醒白醒券商诎柔日省月修山鄙伤时感事杉篱剩下沈惑视人如子汤团统考投酒顽飙完篇误本稀里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