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汉书·哀帝纪》:“乃者 河南 、 潁川郡 水出,流杀6*人民,坏败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 颜师古 注:“举其名籍也。”《汉书·东方朔传》:“乃使太中大夫 吾丘寿王 与待詔能用算者二人,举籍 阿城 以南。” 颜师古 注:“举计其数而为簿籍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举籍汉语 快速查询。
“举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统计人口、田亩等数据并登记成册,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举”有“统计、记录”之意,“籍”指“簿册、名册”,合指通过统计形成官方册籍。
历史用法:
主要用于汉代及以后的行政记录,如《汉书·东方朔传》提到“举籍阿城以南”,即统计阿城以南地区的土地面积和价值,编入官方册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汉典等权威古籍工具书。
“举籍”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代人口普查、户籍登记,也可以表示选拔或提拔某人为官员。
根据字形结构,可以将“举籍”的拆分为:
部首:
笔画:
“举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在古代,为了掌握国家的人口、资源以及进行征兵等事务,在统治者的命令下进行人口普查是必要的。因此,“举籍”在这个语境中指的是进行人口普查或户籍登记的动作。
此外,古代的官吏选拔也有“举籍”的概念。当时,政府将有才能、品德良好的人从百姓中选拔为官员,这个过程中称为“举籍”。
“举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舉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包括“举籍”的写法也有差异。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舉脊」,其中“举”的形状像人举起手臂,而“籍”的形状则类似脊梁骨的图案。
以下是几个使用“举籍”的例句:
与“举籍”相关的组词有:
与“举籍”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与“举籍”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