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辩难。 唐 韩愈 《记梦》诗:“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盘。” 孙汝听 注:“詰盘,反覆也。”
(2).指《书·盘庚》。泛指简古、严正的文章。语本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 殷 《盘》,佶屈聱牙。” 清 钱谦益 《后秋兴》诗之十二:“詰《盘》 周 《誥》封京观,雕琢淮碑颂 伯颜 。”
“诘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辩难
指辩论、驳难,即通过反复诘问进行论辩。该义项源自唐代韩愈的《记梦》诗:“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盘。” 孙汝听对此注解为“詰盘,反覆也”,强调其反复辩驳的语义。
代指《尚书·盘庚》
引申为泛指文风简古严正的文章。此用法源于韩愈《进学解》中“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一句,将《尚书》的《盘庚》篇作为艰深古奥文风的代表。清代钱谦益《后秋兴》诗“詰《盘》周《誥》封京观”即用此典。
拼音与结构
拼音为jié pán,由“诘”(追问)和“盘”(盘问)组成,二字叠加强化诘问、辨析之意。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既可描述辩论行为,也可借古喻今,形容文章风格艰深古拙。
“诘盘”一词兼具动词(辩论)与名词(代指古奥文章)的双重功能,其内涵与古代经典及文学批评紧密关联。
诘盘(jié pán)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言部(讠)和半部(舟),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诘盘是一个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意思指的是对别人的言论或观点进行质疑、辩驳的行为。
诘盘的繁体字形为「詰盤」。
在古代,诘盘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异。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詰攀」。
1. 他经常对他人的论点进行诘盘,以求真理。
2. 在辩论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有力的诘盘,击破了对方的观点。
诘责、诘问、反诘。
质疑、辩驳、驳斥。
肯定、认同、赞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