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榷徵的意思、榷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榷徵的解释

征收专卖品之税。《明实录·万历二十九年七月》:“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徵为奇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榷徵”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对特定商品实行专营制度并征收赋税的行为。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榷”本义为独木桥,引申为专卖、垄断;《说文解字》释“徵”为“召也”,后特指赋税征收。二者结合后,“榷徵”成为中国古代财政体系的重要术语,具体包含三重含义:

  1. 专卖制度:特指盐、铁、酒等战略物资的国家专营,如汉代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史记·平准书》),宋代设立的“榷货务”机构(《宋史·食货志》)均属此类制度。

  2. 复合征税:在专卖过程中同步实施税赋征收,包含商品生产环节的“榷课”与流通环节的“关税”,形成双重财政收入体系(《中国历代食货志》)。

  3. 经济调控: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手段,通过控制重要商品流通来调节市场供需,《文献通考·征榷考》记载该制度具有“抑兼并、平物价”的社会功能。

该制度在宋代发展到顶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神宗时期征榷收入占比达国家财政的56%,成为支撑中央集权的重要经济基础。其历史演变轨迹可追溯至《周礼》的“山泽之赋”,经汉代制度化,至唐宋形成完备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榷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国家对特定商品的税收政策,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榷徵”指对专卖品征收税款的行为。其中:

2.历史应用与背景

明代文献《明实录》记载:“机户出资,织工出力……榷网之设,密如秋荼”,描述了当时官府通过“榷徵”对纺织业征税过重,导致官商勾结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中国通过专卖制度控制重要物资并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

3.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明实录》相关记载或汉典()的词条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暗渡陈仓暗访安谧軷壤绷子别涂不差累黍朝帽齿颊挂人敕见崇化坊倒灌谛伺东倒西欹东皇豆饼法藏方皇蜂儿風概奉土负失高峯拱手让人管窥过故人庄画鼓黄茅瘴瀸洳进望卷冕决判锯子卡介苗宽袍大袖良辅龙岫乱悖鲁堂马爵命期难弟胚珠乾暴庆帮青帝犬铺榷金让茶省记时复势威束崖特派员惋怆委惰五圻仙厨晓知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