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专卖品之税。《明实录·万历二十九年七月》:“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徵为奇货。”
“榷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国家对特定商品的税收政策,以下是详细解释:
“榷徵”指对专卖品征收税款的行为。其中:
明代文献《明实录》记载:“机户出资,织工出力……榷网之设,密如秋荼”,描述了当时官府通过“榷徵”对纺织业征税过重,导致官商勾结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中国通过专卖制度控制重要物资并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明实录》相关记载或汉典()的词条解析。
榷徵是一个汉字词汇,由“榷”和“徵”两个字组成。榷徵有征税、征收之意,指政府依法征收税款或收取其他费用。
榷徵的部首和笔画分别为木字旁和心字旁,总共有15画。榷的部首是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事物或概念;徵的部首是心字旁,表示与心灵、精神相关的事物或概念。
榷徵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使者榷徵工人钟、业车徙碓石”。其中,“榷徵”表示对工人收取税款的意思。
有时候,榷徵这个词也被写成繁体字“搉徵”。繁体字的“搉”与“榷”的部首是相同的,表示与木相关的事物;繁体字的“搉”与“徵”的部首也是相同的,表示与心灵、精神相关的事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榷徵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榷在古代写作“搉”,徵在古代写作“彗”。此外,“榷徵”也可以写作“榷征”或“搉彗”,但“榷徵”是最常见的写法。
以下是榷徵在句子中的例句:
1. 政府通过榷徵税款来筹集国家资金。
2. 这个项目的成本包括了各种榷徵费用。
3. 榷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榷徵的组词:榷税、榷银、徵费、榷车等。
榷徵的近义词:徵收、徵税、征集。
榷徵的反义词:免税、减税、赋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