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名。也称“莠”。《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韦曜问答》:“‘甫田维莠,今何草?’曰:‘今之狗尾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狗尾草》:“莠,草莠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
(2).喻昏庸或职卑的官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或谓之曰:‘何不与给事同籍?五品家当免差科。’ 仁相 曰:‘谁能向狗尾底避阴凉?’” 明 陈子龙 《上石斋师》:“狗尾载途,木瓜盈路;倡优日利,弧矢不威。” 清 筱波山人 《爱国魂·国忧》:“曾占状头之职,羞随狗尾之班。”
(3).喻不肖子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开国元勋留狗尾,换朝逸老缩龟6*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狗尾汉语 快速查询。
“狗尾”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综合搜索结果可归纳为以下解释:
植物名称(狗尾草)
指一种草本植物,古称“莠”,即现代常见的狗尾草。其名称源于穗形似狗尾,常与农作物混杂生长,被视为杂草。
比喻义:不完美或末端
作为成语时,形容事物的末端或最后阶段,暗含“不完整、不完美”之意。例如“狗尾续貂”即用狗尾代替貂尾,比喻以次充好。
社会隐喻
文字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太平御览》等古籍,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其植物特征,印证了“莠”与狗尾草的关联。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韦曜问答》《大唐新语》等文献来源。
狗尾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犬”和“尾”,笔画总数为7。它的意思是犬的尾巴。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原始的字形。狗尾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有些差异,常见的写法为「犬尾」。
以下是一些关于狗尾的例句:
1. 他手里拿着一根狗尾,笑着朝我走来。
2. 那只狗冲进院子里,尾巴摇得跟狗尾巴似的。
除了狗尾之外,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
1. 羊尾:羊的尾巴。
2. 鸡尾:鸡的尾巴。
3. 猫尾:猫的尾巴。
与狗尾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尾巴:动物身体后部突出的部分。
2. 尾翼:飞机、船只等的后部控制装置。
3. 尾声:戏剧、歌曲等的最后一段。
狗尾的反义词是头部,表示动物的前部分。
综上所述,狗尾是指犬的尾巴,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犬尾」。它可以和其他词语组成相关的词汇,如羊尾、鸡尾、猫尾等。类似的词语有尾巴、尾翼、尾声等。与狗尾相反的词汇是头部。
安宁聱取白食班房暴举悲愤填膺边兵边远羼提吵嘴出世间凑手访珪方攘蕃孰封国凤冕分合过化存神过正杭缎回鱼箸极晨诘辩戒诲孑蜺进火谨卫饥切开幞嵁巗可见光嘹喨灵断僇僇毛厘眉高眼低门路秣马脂车飘旋品尝牵牛浅情乞佛轻盖穷絶栖栖遑遑渠疏饶勇瑞士人山旮旯子少小无猜十捉九着水田衣贴助袜船威名无绪衔奉习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