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言行粗疏草率。《庄子·则阳》:“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成玄英 疏:“耕地不深,鉏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致斯报也。” 宋 苏轼 《与欧阳晦夫书》:“闻 少游 恶耗,两日为之食不下。然来卒説得灭裂,未足全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愿詔大臣按劾诸路勤王而灭裂者,悉加显黜,以为将来误国忘君之戒。” 毛6*泽6*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
(2).犹败坏,毁灭。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清 王夫之 《杂物赞序》:“雨坐无绪,念平生风物,或时已灭裂,或人间尚有。”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故各部各省支离灭裂,各从其好,各营其私,无所统一,无所督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二类所言,虽或若反,特其灭裂个性也大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灭裂汉语 快速查询。
"灭裂"是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草率、粗疏、不精细、不认真,常用来形容做事马虎、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行为。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本义与引申义:
用法与语境:
语义侧重:
"灭裂"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草率、粗疏、不认真、敷衍了事的意思。它批评的是在行为或态度上缺乏应有的细致、耐心和责任心,常导致不佳的结果。其使用多见于书面语及需要强调严谨性的语境中。
参考来源:
“灭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言行粗疏草率
指处理事情或表达观点时不够细致严谨,带有轻率、马虎的态度。例如《庄子·则阳》中提到“芸而灭裂之”,成玄英注释为耕作不深导致收成不佳,比喻做事不认真。
败坏、毁灭
强调对事物或秩序的破坏,如唐代骆宾王诗句“生涯一灭裂”描述人生轨迹的崩坏。
词源中“灭”或与“篾”(竹皮)相通,暗含“如撕竹般随意”的意象(,需注意此解释来自低权威性来源)。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古籍原文等来源。
爱国统一战线白骆变雅弊止柴堆钗朵长辔远御弛禁冲云破雾雠法雠衅出家儿俄且防杜发语浮辞告竣骨库好处费黑理花斋麾下简撮交姤集句籍奏顆凍克服困难狂涛骇浪老父母帘帷力人緑桐马灯毛地黄媒氏恼煞嬲恼女科汽机清臞囚牛拳棒伤墯上流社会生端试兵事律石薪手磬子肆谤腾翥天力贴隔壁緰此徒搏猥酿五寸子先鞭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