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中仪仗。用以称主帅。《旧唐书·郑从谠传》:“然多难图勋,是僕射立功立事之时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无以仰陪戎棨。”
“戎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róng qǐ,指“军中仪仗”,也用以代称军队的主帅。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出处与用法
出自《旧唐书·郑从谠传》:“然多难图勋,是僕射立功立事之时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无以仰陪戎棨。”
此处“戎棨”既指主帅的仪仗,也借指主帅本人,体现古代对军事统帅的尊称。
相关词汇与延伸
“戎棨”是古代对军中仪仗及主帅的特定称谓,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唐书》等史籍原文。
戎棨(róng qǐ)是一个汉字词汇,其意思是指古代军事行动中所使用的战争器械、兵器标志。它是对军事制度的象征,表达着战争的威力和力量。
戎棨的部首是戈(gē),它是一个表示兵器的象形部首。戎棨总共有13个笔画。
戎棨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汉字,其原义是指古代战争中用来标示军队身份的兵器或旗帜。在繁体字中,戎棨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异。根据古籍记载,在古时候的写法中,戎字采用戈并列的形式,棨字则是以森字作为左旁。其中,戈字象征兵器,森字象征兵器的集合,在一起表示战争和武力。
1. 军队的戎棨在夜晚里闪烁着寒光。
2. 在古代战场上,士兵高举着戎棨冲向敌人。
戎棨可以和其他汉字组合成为不同的词汇,例如: - 戎马(róng mǎ):指战场和军队。 - 棨棋(qí qí):指围棋,一种古代的棋类游戏。 - 戎衣(róng yī):指古代战士穿的军服。
近义词:兵器、武器、兵械。
反义词:和平、和解、和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