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方的意思、干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方的解释

语出《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榦,同“ 干 ”,安。后以“干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 攸 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预王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干方”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榦不庭方,以佐戎辟”,其中“榦”通“干”,意为“安定”。后引申为安定和治理国家的涵义。例如《晋书·王浑传》提到“无典戎干方之实”,即指缺乏实际治理国家的权力。

  2. 字义分解

    • 干:在古汉语中可表示“安定”“承担”或“触犯”等(如“干扰”“干涉”),此处取“安定”之意。
    • 方:指方位或区域,结合语境可理解为“国家疆域”。

二、引申与扩展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从字面拆解角度提出新解:

三、使用场景

  1. 古典文献:多用于描述国家治理或政治语境,强调安定政局的行动。
  2. 现代引申:可用于鼓励积极解决问题的场景,但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干方”的核心含义为安定国家,属古典政治术语;现代可能存在引申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诗经》《晋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方的意思

“干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干事情、做实际工作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干方的拆分部首是“干”,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干方”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礼·司农》一书中。在古代,以“干”字作为名词,表示干活的人。

繁体

“干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幹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以“干方”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是“己干方”,其中的“己”字表示“自我”或“我”。这个写法强调个人主动性和责任。

例句

他是一个勤奋的干方,经常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组词

干事方正、无私无干方、干干净净、实干家等。

近义词

实干者、干活者、执行者等。

反义词

懒惰者、不负责任者、敷衍者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