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史的意思、司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史的解释

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张衡 司史,而惑同 迁 固 , 元帝 王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史”为汉语复合词,由“司”与“史”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司”指掌管、主持,如《周礼》中“司门掌授管键”;“史”本义为记录事件的职官,《说文解字》释“史,记事者也”。组合后,“司史”可指代两类含义:

  1. 官职职能

    古代文献中“司史”多指负责文书编纂的史官,见于《周礼·春官》对“大史”职责的记载,其下属有“司典籍”“司编年”等分支,负责记录君王言行与国事档案。

  2. 机构代称

    明清时期部分地方志将地方史志编修机构泛称为“司史局”,如《嘉兴府志》提及“司史局辑录乡贤事迹”,此类机构多由儒学教授主持。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存于古籍研究与历史文献领域。需注意其与“司吏”(古代低级官吏)、“太史”(中央史官)等近似词的语义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司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历史文献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司史”指主持史书的修撰工作,强调对历史编纂的职责。该词由“司”(主持、掌管)和“史”(史书、历史记载)组合而成。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此处批评张衡在修史时混淆了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规范。

  2. 语境分析
    在古代,“司史”并非固定官职名称,而是描述一种职能,即负责统筹、编撰史书。例如,张衡可能因学识渊博被委以此任。


三、字义拆解

含义 扩展解释
主持、掌管 如“司职”“司仪”
历史、史官 古代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修史制度,可参考《文心雕龙》或《汉书·艺文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辟刀百无所成暴内陵外勃逆采缯朝路成王畜置丹若殿撰掉皮都荔短虑多肽独资二人传费损飞旋奉公守法分业浮声切响鬼面衮球涵胡核要环涛华彦钧火头上椒华抗涝冷句鳞列犂生骍角镂饰帽顶美盼暝暗明人米珠薪桂末后内侮乾俸遣将征兵乾食青衣人绮态齤然柔爱柔豪三剑傻虎虎收篷谈绪鼗铎吞吃惋愕挽诗伟晔钨砂涎脸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