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禀的意思、官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禀的解释

官府的粮食。《新唐书·杨瑒传》:“今考功限天下明经、进士岁百人,二监之得无几,然则学徒费官稟,而博士滥天禄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指官府发放的粮食或俸米,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指官方、政府机构。古代官府掌管粮食储备与分配,如《周礼》记载的"仓人掌粟入之藏"即体现官方对粮储的管理职能。

  2. 禀(通"廪")

    • 本义:粮仓。《说文解字》:"禀,赐谷也。" 段玉裁注:"凡赐谷曰禀,受赐亦曰禀。"
    • 引申义:官府供给的粮食。如《汉书·文帝纪》"吏禀当受鬻者",颜师古注:"禀,给也。"

二、词义详解

官禀即官府供给的粮食或俸禄,常见于古代文献:


三、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1. 制度背景

    自秦汉至明清,历代设"常平仓""义仓"等官仓体系,其储粮统称"官禀",用于调节粮价、赈灾、养军。

    :唐代《通典》载:"诸州官禀,岁以义仓粟补之。"

  2. 文献例证

    • 《后汉书·刘般传》:"官禀饥人。"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俸给皆官禀也。"

四、现代转化与关联概念

随着货币制度发展,"官禀"的实物供给形式逐渐消失,但概念延伸至现代财政供养体系(如公职人员薪资福利)。相关术语可参考: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官禀"词条。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吴宗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四章"俸禄与供给制度")。
  4. 《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参考文献以权威出版物为准;现代研究著作可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或学术平台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官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官禀(拼音:guān bǐng,注音:ㄍㄨㄢ ㄅㄧㄥˇ)指官府的粮食,多用于描述古代官方储备或分发的粮食物资。例如《新唐书·杨瑒传》中提到:“学徒费官稟,而博士滥天禄者也”,即批评当时官学消耗官府粮食却成效甚微的现象。


二、字义拆分

  1. 官:

    • 指政府或公家机构,如“官府”“官办”;
    • 也可引申为公共事务或官员职务。
  2. 禀:

    • 本义为“报告”(如“禀报”),但在此词中通“廪”(lǐn),指粮仓或储粮。
    • 因此,“官禀”实为“官廪”的异写,强调官府所有的粮食储备。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涉及财政、教育或民生政策的文本中,例如讨论官学开支、赈灾粮分配等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禀”与“廪”在古籍中常因形近或音近而混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现代汉语中此词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文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傲虐巴不能勾百划标梅草长莺飞虿尾银鈎阐济疮家刍荛大冠子夏当然敦风厉俗二指飞誉负乘斯夺工女过谒合并咴咴昏浊户牖计车撧耳顿足客魂垦垡愧恻来章雷响零光片羽藜莠龙阶龙盐卢甘石妙语连珠铭款拈花一笑平贱千金敝帚钳奴乾笑悄切曲遂容成氏緛短设戟声闻市恩世论司马牛之叹宿会梯级同食讬荫完锐魏巍诬谩相逢狭路线绨谐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