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绶的意思、冠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绶的解释

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请以官为定,庶名实相副,轻重有準,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綬亦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绶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合服饰,由“冠”与“绶”两部分构成。“冠”指官员佩戴的礼帽,象征身份地位;“绶”为系结印玺或佩饰的丝带,通常以颜色、纹样区分官阶。两者结合,成为古代官员身份与权力的标志性配饰。

从词义溯源看,“冠”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弁冕之总名”,《汉语大词典》明确其特指“官吏的礼帽”;“绶”则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为“韍佩之绶”,即贯穿官印的织带,具备“承印信、明品秩”的功能。二者组合后,“冠绶”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舆服志》,被纳入国家舆服典制,规定不同品级官员需按“冠制、绶色”严格着装。

在文化内涵层面,冠绶制度贯穿周代至明清。如《礼记·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通过不同材质的冠冕与彩色丝绶形成等级序列。唐代《通典·礼典》更细化规定三品以上“金玉冠紫绶”,五品“银冠青绶”等,印证其作为官僚体系视觉符号的核心地位。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具有双重指涉:字面指代具体的首服与佩饰组合,深层则隐喻官职爵禄。如《晋书·张华传》载“冠绶之徒,咸指阙请罪”,即以“冠绶”借代官员群体;《宋史·舆服志》强调“去冠绶者,夺其秩”,凸显制度背后的权力规训。

网络扩展解释

“冠绶”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含义与官吏的服饰制度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释义

    • 冠:指礼帽,象征身份与地位,如《宋史·舆服志》提到“冠”与官职等级相关联。
    • 绶:指系印的丝带(印绶),代表官员的职权,通常佩戴于腰间或衣袍上。
      合称“冠绶”,泛指古代官吏的服饰制度,是身份与职权的标志。
  2. 历史背景
    据《宋史》记载,宋代曾以官职等级划分冠绶规格,如“分官为七等,冠绶亦如之”,说明其与官员品级直接挂钩。


二、扩展含义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冠绶”可作成语使用,比喻高官显贵、权势显赫之人。例如:

“冠绶之人”指代身居高位者,强调其地位尊崇。


三、引用与用法


四、总结

“冠绶”核心含义为官吏的服饰制度,具体包括礼帽与印绶;引申义可指代权贵阶层。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分半径半山亭本班飙发咇咇剥剥谄薄僝功氅衣炒房传禅磁体大五金奠基石丁部东京梦华录风槎凤弦负疼鬼捏青故弄虚玄孤证邯郸枕寒人鸿悆回旌悔痛江珧骏概考终命狂鲰料敌塔了望台厘举黎母履霜操密达灭性木楼内恕女娘配郊颀而穷源溯流求偶憩止羣舒屈庄人柄三邻四舍寿日索铁粟特条衣宛骝逶丽狭路相逢贤辈遐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