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请以官为定,庶名实相副,轻重有準,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綬亦如之。”
“冠绶”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含义与官吏的服饰制度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释义
历史背景
据《宋史》记载,宋代曾以官职等级划分冠绶规格,如“分官为七等,冠绶亦如之”,说明其与官员品级直接挂钩。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冠绶”可作成语使用,比喻高官显贵、权势显赫之人。例如:
“冠绶之人”指代身居高位者,强调其地位尊崇。
“冠绶”核心含义为官吏的服饰制度,具体包括礼帽与印绶;引申义可指代权贵阶层。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冠绶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也是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冠字的部首是冖,具体的笔画是4画;绶字的部首是绣,具体的笔画是11画。
冠绶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蓼莪》中,句子为“冠绶在朝,淑人其萃。”原意指的是冠带和官绶在朝廷上的仪式。
冠绶的繁体写法是「冠綬」。
古时汉字的写法多有变化,冠绶在古时的写法有些差异,例如在篆书中,冠绶的写法为「冃首」。
1. 他的头顶戴着金色的冠冕,身上佩戴着华丽的绶带。
2. 在古代,冠绶是统治者的象征。
冠冕、帽冠、冠状、官绶、丝绶。
冕、帽子、绶带、官服。
平凡、庸俗、无冠无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