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订讹的意思、订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订讹的解释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订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ng é,其核心含义是订正文字谬误,常用于指对文献、著作中的错误进行校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订:指修订、校正,如“订正”“校订”。
    • 讹:意为错误、谬误,如“以讹传讹”。
      组合后,“订讹”即通过考据、比对等方法修正文字中的错误。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研究或古籍整理领域,例如:

    • 校勘古籍时“三豕订讹求善本”(出自清代吴锡麒诗句);
    • 修订文集时“订讹补缺”(如清代韩慧基对《黄文献公诗文集》的整理)。
  3. 相关延伸
    “补漏订讹”是衍生成语,指补充遗漏内容并修正错误。例如在文献修复中,既填补缺失部分,也纠正已有错误。

  4. 注意辨析
    部分解释(如)提到“订立欺诈合同”,但此含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为误传。主流用法仍以“订正谬误”为准。

总结来看,“订讹”是典型的考据学术语,强调对文字错误的严谨修正,体现了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精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订讹》一词的意思是指在交易、约定或合同等方面存在虚假、欺诈或误导行为。订讹可以是以欺骗为目的的行为,旨在获得不当利益或使对方遭受损失。以下是关于这个词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订讹》的拆分部首为“言”和“贝”,其总计有12画。 来源:《订讹》一词的来源较为古老,它最早出现于《庄子》一书中,其中描述了一位名叫聂讹的人,他以欺骗和诈骗作为生计。 繁体:《订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訂訛」。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订讹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句:他企图用一些虚假文件来订讹我们的公司。 组词:订讹在构词上无法与其他词语组合,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存在。 近义词:欺诈、诈骗、骗取 反义词:诚实、守信、诚信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