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订讹的意思、订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订讹的解释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订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订”与“讹”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考订并纠正文字、文献中的错误。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构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字义分解与词源

  1. 订(訂)
    • 本义为评议、校勘。《说文解字》释“订”为“平议也”,引申为修改、核定,如“订正”“校订”。
  2. 讹(訛)
    • 指错误、谬误。《说文解字》注“讹”为“谬言也”,特指文字传写或流传中的错漏,如“以讹传讹”。

      合成词义:“订讹”即通过考据辨析,修正文本中的谬误。


二、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6卷)的明确解释:

订讹:订正文字谬误。

示例:清代学者擅于考据,常对古籍进行订讹工作,以恢复文献原貌。


三、文化背景与应用

“订讹”是传统文献学(如校勘学、考据学)的核心概念,常见于学术场景:


四、相关学术参考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

  1. 《辞源》(第三版)“订”字条,商务印书馆,2015年。
  2. 《古代汉语词典》“讹”字释义,中华书局,1998年。
  3.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梳理历代文本校勘中“订讹”的方法论演进。

网络扩展解释

“订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ng é,其核心含义是订正文字谬误,常用于指对文献、著作中的错误进行校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订:指修订、校正,如“订正”“校订”。
    • 讹:意为错误、谬误,如“以讹传讹”。
      组合后,“订讹”即通过考据、比对等方法修正文字中的错误。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研究或古籍整理领域,例如:

    • 校勘古籍时“三豕订讹求善本”(出自清代吴锡麒诗句);
    • 修订文集时“订讹补缺”(如清代韩慧基对《黄文献公诗文集》的整理)。
  3. 相关延伸
    “补漏订讹”是衍生成语,指补充遗漏内容并修正错误。例如在文献修复中,既填补缺失部分,也纠正已有错误。

  4. 注意辨析
    部分解释(如)提到“订立欺诈合同”,但此含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为误传。主流用法仍以“订正谬误”为准。

总结来看,“订讹”是典型的考据学术语,强调对文字错误的严谨修正,体现了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精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干暗轮霸道横行百漏船白面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崩乱骉骉水禅寺茶灶村门调玉烛多项式辅星革笥诡挟喊声皇干昏霾虎掌兼权界会辑屦炯晃狷暴居邑慨叹老伧岭徼琳琅满目鸾困凤慵路易脉压门观缅隔命案慕名陪笑品貌非凡千丁抢佯侨户轻言亲誉秋课韧干人缘容心山香山阴客沙塞子拾带重还寺臣私面通寇推诚布公未冠题仙路小粉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