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涕和眼泪。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八:“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泗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指鼻涕和眼泪的结合,多用于形容悲伤或情绪激动时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泗涕”指鼻涕与眼泪同时流下,常见于古诗文中的悲痛场景。例如明代何景明《拟古诗》之十八:“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涕泗”与“泗涕”为同素异序词,意义相近,但“涕泗”更常用,如《礼记·檀弓》中“垂涕泗”的描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古诗例证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解析。
《泗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以用来形容大哭或泪水流淌不止。下面将就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泗涕》的拆分部首为氵(三点水),分别有8个和9个笔画。
来源及繁体:《泗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诗经》,该词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中的一首《商颂·大东》。该诗描绘了人们对于盛极一时、蓬勃发展的东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的羡慕嫉妒,泣涕流下的情景。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印刷的方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泗涕常采用《水泽告易》一书中的写法,即左边的氵部分写成“土”,右边的涕部分写成“手”,两边连接成一个整体。
例句:他看着离开的人影,忍不住泗涕横流。
组词:泗路(含义为眼泪流淌的路)、泗流(泪水流淌)。
近义词:涕泪(均表示泪水)。
反义词:笑涕(表示欢笑时眼泪流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