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币帛的意思、币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币帛的解释

(1).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寳钱货,遂以钱送死。”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记赵梦得事》:“币帛不为服章,而以书字,上帝所禁。”

(2).泛指财物。《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今可使诸争婚者,未及同牢,皆听义絶,而倍还酒礼归其币帛。”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又不曾执羔雁邀媒,献币帛问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币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币帛”由“币”(财币)和“帛”(丝织品)组成,本义指用于礼仪活动的丝织品,后引申为泛指财物。古代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1. 祭祀:作为祭品敬献神灵,如《墨子》记载“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2. 进贡:诸侯向天子进献的礼物;
  3. 馈赠:人际交往中的贵重赠礼,如《左传》提到“敬共币帛,以待来者”。

二、词义演变

三、文献例证

四、现代关联

如今“币帛”一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经济或文献解读时仍具重要意义。其核心概念(以物表礼)可类比现代礼仪性赠礼行为。


注:如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墨子》《左传》等典籍,或通过沪江词典、汉典等工具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币帛》是一个中文词语,它有几个不同的含义: 1. 币帛:指代货币和布帛等财物。 - 拆分部首和笔画:币 (钅 + 十) 帛 (巾 + 白 + 一) - 来源:据史书记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明堂位宪》中,用来指代真实的货币和帛币等财物。 - 繁体:幣帛 2. 币帛:比喻政治或经济权力及财富。 - 拆分部首和笔画:币 (钅 + 十) 帛 (巾 + 白 + 一) - 来源:这个意义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比如《论衡·贵贱篇》就用币帛这个词比喻官职和财富的重要性。 - 繁体:幣帛 以下是币帛的一些古代汉字写法: 1. 币帛写作“幣帛”:这种写法可以在古代文献和古代铭文中见到。 以下是币帛的一些例句: 1. 他的家族几代都累积了丰厚的币帛。 2. 他拥有巨额的币帛,但却无法买到真正的幸福。 以下是一些币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 组词:金币、货币、布帛、币值 - 近义词:财富、财物、财帛、钱财 - 反义词:贫困、贫穷、困顿、财务紧缩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