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意思、郭沫若的详细解释
郭沫若的解释
郭沫若(1892-1978) : 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1923年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加入中国 * 党。1928年旅居日本,其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抗战期间任*********政府军事*********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院长、全国******副主席。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王昭君》、《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及散文、小说、历史、考古学著作等。有《郭沫若全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
词语分解
- 郭的解释 郭 ō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生平与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基本信息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笔名“沫若”取自家乡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砻江)。
二、多重身份与成就
-
文学领域
- 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代表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风格。
- 历史剧创作先驱,作品如《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等,将历史题材与时代精神结合。
- 被邓小平称为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
学术研究
- 甲骨文与金文研究权威,与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
-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推动中国古文字学与考古学发展。
-
社会活动
-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 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文化宣传工作。
-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三、代表作品与遗产
- 文学:《郭沫若全集》《女神》《屈原》。
- 学术:《中国史稿》《卜辞通纂》。
- 其跨领域的贡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成就,影响深远。
四、补充信息
- 早年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1928年因通缉流亡日本期间完成多项重要研究。
- 197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权威传记或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正文>
《郭沫若》这个词的意思
《郭沫若》是指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郭沫若的名字。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郭沫若》的拆分部首为:“阝”(阜)和“水”,拆分笔画为:“14”(阝,5画;水,9画)。
来源
郭沫若(1892年-1978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剧本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郭沫若》由其本人所自取。
繁体字形式
《郭沫若》这个名字在繁体字中的书写形式为「郭沫若」。
古时候汉字写法
《郭沫若》这个名字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明确的写法,因为郭沫若是近现代人物,其名字的书写形式与古代不同。
例句
郭沫若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组词
- 郭公(指郭沫若的尊称,也可以指其他姓氏为“郭”的尊称)
- 沫若(指郭沫若)
- 郭沫若作品(指郭沫若的文学作品)
近义词
郭沫若的近义词可以是“郭公”,尊称郭沫若的敬意。
反义词
郭沫若的反义词可以是“其他人物姓名”,如*********、鲁迅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