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法的意思、节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法的解释

礼节法度。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宋 陈亮 《汪夫人曹氏墓志铭》:“夫人辑理门户,咸有节法,过者不知其寡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内涵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节制法则(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 指事物运行中自我调节的客观规律,《礼记·月令》郑玄注"四时节法"即强调自然界四时更替的节制法则。这种自然节律体现为"阴阳消息,寒暑往来"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二、礼法制度(参考:王力《古代汉语》) 特指古代社会通过礼制确立的等级规范,如《周礼》所载"以八节治都鄙"的行政管理法度。这种制度性节制包括祭祀周期、赋税额度、服饰规制等具体社会治理措施。

三、行为规范(参考:《辞源》修订本) 在个体修养层面指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荀子·正名》"节遇谓之命"杨倞注强调"遇不遇者,节法之所制",主张人在际遇中应遵循道义原则进行自我调控。

该词的现代语义延伸至管理学领域,指组织运行中的调控机制,如《现代汉语应用词典》所述"企业节法"包含预算控制、流程优化等现代管理要素。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节"的节制义与"法"的规范义始终保持着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实践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节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é fǎ,其核心含义指礼节法度,常用于描述符合传统规范的行为准则或家庭治理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节法”由“节”与“法”组成:


引证出处

  1. 唐代文献:韩愈在《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中提到“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描述家族女性以礼节法度持家,体现严谨的家风。
  2. 宋代文献:陈亮《汪夫人曹氏墓志铭》记载“夫人辑理门户,咸有节法”,强调女性治家时遵循礼法规矩,使家庭秩序井然。

用法说明

“节法”多用于古文或历史语境,形容遵循传统礼教的行为规范。例如:


“节法”强调通过礼制约束行为,是古代社会维护伦理秩序的重要概念。其用法多见于墓志铭等正式文体,体现对个人品德与家庭治理的赞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可参考韩愈、陈亮的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阁瀑流避殿减膳宾贡伯埙仲篪橙红稠人广众荡寒登封草典礼斗烟丝峯巅分红利分裾归畝横絶鸿珑黄祇皇祖会对活菩萨健捷几个辑里丝经架井中泥金花诰金镂口对扩容厘奸淋铃六琯拢边谩学摩厓木母破调挈维跂喙情痴蚑行喘息犬台宫人面桃花撒娇卖俏三陈三峡骚翁墨客审案生命线生熟汤沈潦失性视瞻同胞共气通言头囟儿僞媮磈硊伪议